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祁雪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陇西县围绕争创“国家乡村建设示范县”的目标定位,以“五大振兴”为抓手,狠抓“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任务落实,全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聚力守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加大“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全员覆盖定期排查、重点群体盯紧核查、重大风险常态筛查“三查”工作机制,今年新识别纳入三类监测对象33户160人,并全部制定落实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严格落实“七不消”要求,健全县、乡、村三级风险解除快速响应机制,稳定消除风险2153户9104人、风险消除率65%,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紧盯“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标准,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0.17万亩,完成粮播面积97.21万亩。
聚力兴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中药材、草牧、马铃薯、果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广实施“三分田”工程1万户,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38万亩、马铃薯34.07万亩、果菜14.5万亩,打造养殖示范村7个,畜禽存栏总量达181.64万头(只)。按照“建基地、培园区、聚集群、强龙头、延链条、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实施陇中智慧农产品加工及创新孵化中心建设等产业链项目11项,加快推进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云上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等4个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发展“陇之味”浆水、青谷农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8家。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输转富余劳动力11.3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5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0.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
聚力强基础,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乡村建设的“先手棋”,充分考虑村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完成发展类村庄规划142个。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用好用足各类政策资源,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1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和12个“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持续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农村电网、抗震农房和农村安全饮水管网改造提升任务有序推进,逐步补齐乡村振兴基础短板,推动公共基础和社会事业乡村覆盖、向户延伸。巩昌镇靛坪村、云田镇安家咀村被评定为2023年度省级“和美乡村”。
聚力提颜值,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满陇西”行动,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等重点林草工程,高质量开展以面山绿化、农村“四旁”植树等为主的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春季义务植树245.76万株、通道绿化256.5公里、面山绿化0.5万亩。扎实推进“垃圾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实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工作,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8.6%,乡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4.21%、94.27%,乡村环境加速蝶变。
聚力善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抓党建促振兴,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保障工程,谋划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1个。健全“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推行“民事直说”“六小为民服务”“五事五常”模式,打造志愿服务站点14个、开展志愿服务860场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即时排、随手调”工作模式,做到群众诉求不回避、矛盾问题不遗漏。深入开展“双百四联”(选派100名农业专业人才,每年至少利用100天时间,深入一线联基地、联协会、联项目、联农户)助推乡村振兴,吸纳各类农业专业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乡土人才2700多人。以“书香陇西”“百姓舞台”等文化服务品牌为抓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引导群众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聚力促振兴,凝聚攻坚强大合力。举办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增进各级干部抓“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级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带头攻坚,县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和12个专责组集聚资源、合力推进,构建了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倒逼固成果、促振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作者为陇西县委书记
- 2024-08-16【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甘肃力量
- 2024-08-16【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2024-08-16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硬支撑
- 2024-08-16【基层践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