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穿行期间的甘肃省及邻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古城遗址集中分布区域。由于气候干燥,从而保存下来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等第、规格、形制、规模的大量古城址。据不完全统计,仅汉唐时期的城址就有160余座,至于宋代至明清的城寨堡邑等,则为数更多,尤其集中在河西走廊。许多千余年的古垣旧墉今日仍巍巍而立,展示当年一代名城风采。甘肃各地从东到西,犹如一座巨大的光彩夺目的古城址造型艺术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年来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显现了丝绸之路千年沧桑的不朽风姿。
明水要塞遗址(民国),位于肃北县马鬃山镇音凹峡村西42公里处一座独立隆起的小山丘上,该军事设施是民国时期扼守中蒙边界的重要根据地,是确保兰州至新疆军事补给的生命线,有较高的军事、历史价值。
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的宽沟城遗址(清),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8米,面积10.76万平方米。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为皋兰县红水分县县丞治所,城内现存民国时期的县府、警察署及宽山书院等建筑遗址。
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的百齐堡遗址(清),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154米,南北宽149米,面积2.3万平方米。
瓜州县河东乡双泉村的桥湾城遗址(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属兵防营讯堡,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总面积3.904万平方米。
嘉峪关关城遗址(明),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万多平方米,由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及城楼附属建筑等组成。修于明代。1961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丹县的硖口古城遗址(明),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驻兵、屯粮草、屯军马的军事基地,也是丝绸之路通邮通商的重要驿站。
天祝县松山乡的松山古城遗址(明),为明代西北边境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
景泰县永泰古城遗址(明),建于明万历年,占地约20万平方米。因鸟瞰如金龟,故又名永泰龟城,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而建。
肃北县石包城乡龚岔村西1.5公里的石包城遗址(晋宋),建在山岗上。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城建技术和晋唐史有重要价值。
內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西夏),占地约11.3万平方米,是丝路北线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址。
夏河县的八角城遗址(唐至明),占地约20万平方米。为空心十字形,因有八角故名八角城,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重要军事与交通建筑遗址。
肃南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公里处的草沟井南城遗址(汉至明),面积15600平方米。草沟井城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对研究汉代和明代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建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瓜州县的锁阳城遗址(隋唐),始建于汉代,是集古城址、古寺庙、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外城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
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内的锁阳城塔尔寺遗址(隋唐),它建于隋唐、兴盛于西夏时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高等级寺院。
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2公里处的六工城遗址(汉唐),由城和障两部分组成。大城东西长362米,南北宽304米,面积110048平方米。六工城遗址是丝绸之路上两汉以来一处重要的城址,初步考证大城当为“宜禾县”,小城当为“昆仑障”之故址。始建于汉代,城外有农田水利遗迹,证实当时宜禾城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农业屯垦区,为研究丝绸之路发展和各民族交往有重要的价值。
高台县的骆驼城遗址(汉唐),始建于汉代,占地面积29.92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內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遗址。
玉门市清泉乡骟马村东的骟马城遗址(汉唐),有内外二城,外城是汉唐城址。
瓜州县城东18公里的小宛农场西3公里处的小宛破城子遗址(汉),面积约3.3万平方米,汉长城从该城北80米处穿过,最早为汉代宜禾都尉及所辖的昆仑候官驻地,宋代后被废弃。
金塔县的东古城遗址(汉),始建于汉代,总面积7921平方米,为汉代会水县遗址。
敦煌市的大方盘城遗址(西汉),建于汉代,是古代长城边防的军需仓库。
本期小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关注《小陇画报》,了解更多甘肃美景、人文历史、独特民俗,咱们下期再见。
本期摄影/ 文字: 桂政全(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高级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