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灵台:“设施+露地”蔬菜种出丰收好“钱”景

2024-07-18 15:5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盛夏,走进灵台县新开乡寺沟村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里,身形、品相兼备的辣椒、茄子、葫芦等应季蔬菜陆续成熟。村主任薛文祥一边组织当地的群众及时进棚采收,一边还联系着将新鲜的菜蔬定时定点运送到县城的商场和超市。利用“订单式”销售、上门采收和零售等多种形式解决了设施蔬菜销路问题,也成了该村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的强有力法宝。

  “今年依托设施蔬菜多茬联产,种植高产螺丝椒80棚,库比茄子40棚,西葫芦33棚。目前已采收销售3万元以上,预计今年总收入可以达到40万元以上,带动本村脱贫户40余人人均收入2000元。”薛文祥介绍说,他们村有日光温室14座,钢架大棚153座,近些年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从育苗、栽植、锄草、浇水、施肥、采摘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设施蔬菜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强有力引擎。

  要种好设施蔬菜,关键在技术。近些年,灵台县蔬菜办等职能部门紧盯全县蔬菜产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引进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结合种植实际,多举措保证技术平稳落地。在蒲窝镇关庄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利用单品规模化种植模式引进栽植的20棚金棚101西红柿这几日挂满枝头,迎来成熟。味道丰富、酸甜可口再加上容易储存运输,这个新“宝贝”走俏周边市场。

  “从6月份开始采摘销售,至目前收入2万余元,预计棚均产量达到8000斤,总产值1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健介绍说。今年,县蔬菜办在该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开展软体水窖试点应用,结合大数据和智能化,在田间铺设滴灌带等田间设施,因地制宜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解决了农业生产关键生育期补充灌溉问题。目前,该村1座日光温室,22座中拱棚均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缺水了只要按几个按钮,就可以随时浇水,实现循环农业。

  “我们通过软体水窖在雨季集雨、旱季循环供应的模式,实验比较成功,200立方米的水窖全年收集雨水可以达到2100立方米,实现6次循环灌溉,达到了节本增效的总体目的。”县蔬菜办副主任张小锋说。

  设施蔬菜紧抓不放,露地蔬菜也要跟上。在梁原乡横渠村千亩朝天椒种植基地,今年前半年种植的朝天椒系列辣椒长势喜人,即将成熟。该基地负责人史艳青告诉记者,今年基地在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膜下精准滴管等新技术的同时,还在春播露地蔬菜种子的关键时期,大面积使用了全自动辣椒移栽机。只需将辣椒苗精准地放置到移栽机转盘里,覆膜、打穴、栽苗、浇水等作业就可一气呵成。

  “辣椒苗移栽机的使用提升了移栽效率和辣椒苗的成活率,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每天可以移栽辣椒苗20亩左右,每亩地相比过去可节约成本70-90元。同时,移栽株行距整齐划一,有效弥补了人工移栽的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等缺点。配合滴灌,可缩短缓苗期,后期管护水肥一体供给,成活率在95%以上,还提高了单产效益。”史艳青介绍说。

  今年以来,灵台县紧扣蔬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两河”川区设施蔬菜、春播露天蔬菜、北部塬区万亩高原夏菜三大基地建设,注重模式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先后引进起垄覆膜一体机、蔬菜种苗移栽机、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先进农机装备8类,推广“粮菜循环”“果菜套种”“两年三茬”“新品种试验示范+示范核心区+基地”等种植模式和深耕灭茬、全膜覆盖、水肥一体、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机艺融合、“智慧”赋能,种出了丰收好“钱”景。

  通讯员 曹亚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