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胜 炮兵技高显神威 击落敌机轰敌营
原标题:张德胜 炮兵技高显神威 击落敌机轰敌营
张德胜向读者致敬
中国甘肃网7月1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苏晓 文/图)“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这句经典语录来自电影《金刚川》。而永登县的张德胜,17岁时也和电影中那些战士们一样,冲锋向前,保家卫国。如今已经鲐背之年的他,岁月的风霜在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挺拔的身姿和炯炯有神的目光,却依稀可见当年战场上的英勇与坚毅。张德胜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那时候啊,战场上炮声隆隆,每一次开炮都是生与死的抉择……”
父亲的家国情怀 送子参军赴朝
1934年,张德胜出生在永登县城关镇,从小他就被父亲教育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1951年的一个平凡的日子,镇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部队来招人了。张德胜的父亲听闻这个消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他希望儿子能够投身军旅,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于是,没有和张德胜商量,父亲便毅然决然地给他报了名。当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讲述参军报国的重要意义时,张德胜心中的热血被点燃了。他想到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他明白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孩子,你去吧,国家需要你,我们在家会照顾好自己的。”张德胜望着父亲那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辜负父亲的期望。17岁的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满腔的热血,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和考验。
1951年12月,张德胜跟随大部队出发前往朝鲜,经过一天一夜行军,部队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这时的张德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2师302团独立炮兵营的一名炮兵。
初见被战争摧残的土地
张德胜缓缓说道:“那是一个寒冷的清晨,我们坐上了开往朝鲜的火车。随着火车的前行,朝鲜越来越近。当火车驶上鸭绿江大桥,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透过车窗,望向对面的朝鲜,一片萧索景象映入眼帘。战火的痕迹随处可见,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破败不堪,农田荒芜,不见往日的生机。远处的山峦间,硝烟弥漫,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江面上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但张德胜和战友的心中却燃烧着炽热的火焰,那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望着那片陌生却又与他们命运相连的土地,张德胜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
“火车的轰鸣声中,我看到了朝鲜人民那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眼神。他们的家园遭受着战火的摧残,而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和战友们一起,为了和平、为了正义而战。”张德胜的话语充满力量,仿佛将他的思绪也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炮兵智慧:精准测距测高
张德胜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那时候,我们的装备可比不上敌人,但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更有智慧。作为一名炮兵,打炮可不是简单地按下发射按钮。”当时张德胜所在的部队用的是54式山炮,一门炮的发射需要7名战士完成操作:瞄准、拉火、放炮弹、把炮弹的撞针推进去……
“首先得学会判断距离和高度。判断距离我们靠的是观测和计算,眼睛就是我们的尺子,通过观察目标的大小、清晰度,结合地形和已知的参照物来估算距离。判断飞机的高度,则要依靠一些专门的仪器和经验。比如通过飞机的外形大小、飞行速度和角度,再加上对飞机型号的了解,大致能算出它的高度。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刚开始也会判断失误,但随着战斗的进行,我们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准。”张德胜说。
打炮的高度调整,那可是个技术活,要根据目标的距离、高度、速度以及风向、风速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每门炮都有它的性能参数,我们要根据这些来计算出合适的炮口仰角和装药量。有时候,为了能准确命中目标,我们甚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多次调整。”张德胜回忆说。
激战中他们击落敌机
张德胜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仿佛又回到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中。“有一次,敌人的飞机肆无忌惮地在阵地上空盘旋扫射。我们接到命令,必须把它打下来。我和战友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紧张地进行着测算。那架飞机飞得很快,高度也在不断变化,给我们的瞄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大家紧密配合,一次次调整参数,终于在关键时刻,下达了发射命令。只听一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命中了目标。那架飞机冒着黑烟坠向了远方,阵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那是我们炮兵的荣耀时刻,也是我们为战友们报仇的时刻。”
还有一次,张德胜和战友对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进行炮击。那个据点防守严密,位置险要。他们在远处的山坡上隐蔽进行观测和计算。敌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断地派出侦察机进行火力侦察。但张德胜和战友沉着应对,没有暴露自己的位置。终于,在夜幕的掩护下找准了时机,一轮齐射,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敌人的据点上,敌营顿时火光冲天,防线瞬间崩溃。
冰雪中他用身体暖炮筒
张德胜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在战场上,每一次的炮击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我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炮火反击,还要应对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有时候,炮弹紧缺我们就省着用,力求每一发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有时候,天气恶劣,视线受阻,我们依然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战斗。”
“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雪,气温极低。我们的炮身都被冻住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但敌人的进攻却没有停止。我们顾不上寒冷,用手去擦拭炮身,用体温去融化冰雪。在那样的艰难时刻,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张德胜坚定地说。
张德胜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炮兵虽然没有像步兵那样冲锋陷阵,但我们的每一发炮弹,都是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安宁。那段经历,是我一生的骄傲,也是我永远的财富。”
张德胜
永登县城关镇人,1951年17岁时入伍,1951年12月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2师302团独立炮兵营炮兵,1956年回国。
- 2015-04-14官兵心中的“实疙瘩”团长——甘肃省军区某预备役炮兵团长郭双录
- 2015-04-12甘肃省军区某预备役炮兵团长郭双录践行“三严三实”纪实
- 2015-04-08天水预备役旅炮兵团团长郭双录:他带部队连打两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