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小紫苏为富民兴农加油添香

当前,夏收过后,正值麦后移栽荏的黄金期,走进正宁县农业农村局和正宁县泾禾鸿源种植家庭农场合作建办的解家川村麦后移栽荏500亩新品种示范种植点,村民正在抢时抢墒、合理密植、移栽壮苗、及时补苗,中耕除草,一片如火如荼的移栽场景。
紫苏俗称荏,其产量高,营养丰富、香味突出,是陇东特有的一种传统药食两用植物。据《正宁县志》记载,正宁县种植紫苏历史达1600多年之久,发展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产业链条健全,注册的“惠尔灵”紫苏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紫苏油获得甘肃省“甘味”与“陇上好粮油”称号。

近年来,随着正宁紫苏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大,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求购,市场需求越来越旺,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效益大幅提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紫苏种植面积年均在1.7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1800吨,年总产值达到2500万元左右。主要分布在10个乡镇所辖59个行政村塬地和山地,种植模式有春播及麦后免耕移栽、果荏套种等方式,其中塬地以麦后免耕栽植为主,山地为春季直播为主。在农技部门的重视和引导下,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紫苏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栽培模式也逐步由“小麦-荏-小麦”扩展到“油菜-荏-小麦”等多种模式。麦后移栽荏技术充分利用正宁县冬小麦收获后七、八、九三个月的光、热、水资源,既解决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解决了夏田倒茬的问题,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为进一步延伸紫苏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正宁县依托正宁县金牛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杨陵开发区、甘肃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培育推广紫苏品种13个,攻克紫苏剥皮技术、低温冷榨技术、蛋白提取技术,申报及获取专利4个。建成年加工5500吨紫苏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开发紫苏油、酱、米、果、蛋白等新产品4类,配套开发紫苏系列产品精品装、礼品装等豪华高档套装产品,产品品种已达13个,获得美国FDA认证、OU认证,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国内市场,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年均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紫苏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特色经济产业。
通讯员 高永斌
- 2024-07-05玉门:养殖产业“畜”势勃发 助力乡村振兴
- 2024-07-05庄浪:智慧养牛 越养越“牛”
- 2024-07-05玉门:搭建“致富”蜜瓜棚 蹚出“甜蜜”增收路
- 2024-07-04静宁:千亩撂荒地变身“希望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