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付泓:骞骞欲飞画中来 梦回凉州遇乐舞

中国甘肃网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网上主题活动天梯山石窟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狄东阳 宋芳科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的繁华在岑参的诗篇里,也在西凉的乐舞中。“五凉京华 河西都会”是今日武威的文化名片,这段梦回凉州的往事亦有天梯山石窟壁画上翩翩而来的西凉乐舞。

  “我觉得你的舞蹈动作可以再柔和一点,再飘逸一点,要给人从壁画中飞出来的那种感觉。”在武威市博物馆天梯山仿真石窟展区,付泓正在给排练西凉乐舞的舞蹈演员讲要领,他希望西凉乐舞可以像壁画里飞出来的那样,再现千年凉州的繁华。

  付泓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武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凉州区文化馆文艺部主任。在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中,藏着他对复原西凉乐舞最初的灵感。

  赵旭峰临摹天梯山石窟壁画

  天梯山石窟第3窟初唐吹笙伎乐天雍容华贵,衣带飘飘,这就是付泓梦想中的西凉乐舞。

  西凉乐舞是见证民族融合的国乐,西晋末年,古凉州是一片相对安定繁华的乐土,中原的《清商乐》、西域的《龟兹乐》同当地羌胡乐汇聚古凉州,被改造成为新乐,取名《秦汉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将《秦汉伎》带到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改名叫《西凉乐》,并作为宫廷乐。《西凉乐》流传到西魏、北周之际,又改称《国伎》。直到隋唐时期,《西凉乐》被选入宫廷乐。它是甘肃对中国传统乐舞文化的一大贡献。

  千年国乐,有过辉煌,亦有寂静,当当代人再次关注西凉乐舞,她们躺在壁画里,藏在文献中,想要复活就必须走进石窟,寻找千年密码。

  “我们在很多壁画里都可以找到西凉乐舞的影子,作为一个时代的国乐,他们呈现在壁画和塑像中,是那样婀娜多姿,骞骞欲飞。但是寻找西凉乐舞的源头,还是要看天梯山北凉壁画。”付泓解释西凉乐舞与天梯山石窟的渊源。

  西凉乐舞是一个跨越数百年的概念,她从古凉州大地产生,到成为国乐走向高雅艺术殿堂历经时光沉淀。

  天梯山石窟有我国最早的北凉时代壁画,也是西凉乐舞融合发展的时代,看天梯山石窟壁画,将找寻到西凉乐舞的源头。

  有时候,付泓会盯着天梯山石窟壁画发呆,菩萨的衣着首饰,都会成为西凉乐舞服饰道具的灵感。

  “我生活在武威,这片大地古称凉州,‘五凉京华 河西都会’的繁华在凉州词里,也在西凉乐舞的篇章中,我有责任去寻找这段历史,天梯山石窟就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付泓说。

  触摸凉州史,最是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据统计,全唐诗有近2000首边塞诗,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就有100多首。唐代以后,仍有不少冠以《凉州词》的边塞诗。

  如果说凉州曲是盛唐的音乐,那么西凉乐舞就是那个时代的舞蹈。

  为了探寻梦中的西凉乐舞,这些年付泓寻访的足迹遍布克孜尔石窟群,莫高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大佛寺石窟、金塔寺石窟、北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木梯寺石窟,他希望通过一次次探寻让西凉乐舞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

  “我们甘肃的石窟或多或少都有西凉乐舞的影子,其中以莫高窟最多,但是早期的西凉乐舞一定离不开天梯山石窟的影子。”付泓又一次提到天梯山石窟。

  从天梯山石窟出发,到寻访更多的石窟。在付泓的心目中,西凉乐舞也慢慢鲜活起来。那些一次次在脑海中出现的飞天,仿佛从壁画中飞了出来,这就是付泓想要的西凉乐舞。

  在岑参的边塞诗篇中,用“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描述凉州的繁华。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境才能配上这般的繁华,答案应该是西凉乐舞。

  如今,付泓已经成功排练西凉乐舞,形成理论体系,那些在壁画中的飞天也走出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翩翩起舞,带着人们梦回凉州。

  “从古老的凉州大地出发,我希望西凉乐舞从武威、从甘肃走向全国。”付泓如是说。

编辑:屈杰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