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秦安:做好“土特产”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近年来,秦安县紧盯“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做优做精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秦安白脆瓜等地域优质农特产品,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盘活“土专家” 让资源“活”起来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始终是衡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成色最重要的指标。让乡村特色产业更有“品”,离不开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秦安县盘活“土专家”,探索新型农、科、教结合形式和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选配农技干部176人、聘请213名“土专家”“田秀才”组成服务队,采取“线上+线下”“基地+示范”相结合方式,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政策辅导等,培养造就有了一批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秦安县还积极推动年轻优秀干部下沉一线,近两年精准选派、轮换驻村第一书记230名、工作队员524名,公开招聘大学生村文书40名,有计划、分批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前往津南区跟岗锻炼,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走好“特”色路 让品牌“响”起来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需要质量更好、品质更优的农产品。
秦安县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严格按照绿色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管理,与乡镇、种植基地、企业、种植大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 99%。强化溯源管理,采用二维码形式进行果品质量信息追溯,县内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到80%,全县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占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
近几年,秦安蜜桃、花椒、苹果、白脆瓜品质迈上了新台阶,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精耕细作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怎么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这是秦安县干部群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破解发展瓶颈,通过品牌化赋能秦安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甘味”品牌建设,组建秦安果品行业协会,统一生产标准、品牌策划、渠道营销,统一外包装设计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获得果品绿色食品证书43个,拥有“甘味”公用品牌1个、“甘味”企业品牌7个,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秦安白脆瓜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秦安县用活特色营销,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大户为骨干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培育了一批优秀电商企业和合作社,建成5个镇级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形式推介各种特色农产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消费场景扩容。
写好“产”文章 让产业“旺”起来
秦安县做优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果品示范基地建设,探索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设施农业发展路径。目前,已建成优质标准化万亩苹果基地 12个、万亩蜜桃基地2个、万亩花椒基地3个,设施白脆瓜产业基地23个,全县设施白脆瓜种植规模达到1606座。
秦安县以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为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把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培育壮大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72家,不断优化农产品仓储冷链基地空间布局,先后建成机械冷库39座、通风库3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 124座,全县果品冷藏能力达到32万吨,产、贮、运、销一体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土特产”,不仅包括农产品等物质实体,也包括了观光旅游、民风民俗等文化领域。两者饱含着浓浓的乡土风情,且蕴藏着产业振兴的密码。秦安县深度挖掘大地湾文化、女娲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引育非遗文创、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田园采摘等新业态,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文化赋能,建设田园美术馆,将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民生活等乡土资源与当代艺术相衔接,让游客在田园诗画中留住记忆乡愁;资源禀赋,打造乡村建设省级示范点,成为短途探亲游、乡村游一日游、周末休闲游、假日研学游的打卡热地。
一份份土特产,既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秦安县扎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融合发展的好“丰”景,并把这些好“丰”景转化为更多好“钱景”,铺展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 2024-06-28"甘味"香飘三湘大地——甘肃优质特色农产品首闯中部市场见闻
- 2024-06-25榆中县科技局围绕中心工作 持续深化“科技+营商环境建设”
- 2024-06-25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举行协同创新基地揭牌仪式
- 2024-06-24皋兰什川特色农产品走俏云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