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文县中庙镇:茶韵悠扬促振兴

2024-06-22 13:38 来源:陇南日报

  原标题:文县中庙镇:茶韵悠扬促振兴

  本报记者 刘玉玺 通讯员 朱翠

  中国甘肃网6月21日讯 据陇南日报报道 文县中庙镇坐落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气候湿润宜人,非常适宜种茶树。目前,全镇已有茶园3万余亩,茶叶收入占当地群众收入的35%。

  近年来,中庙镇党委指导后渠村、侯家沟村、孔家山村、大盘峪村成立联合党总支,该党总支引领成立了文县溢品茗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总支+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党总支控股,覆盖4村1270余户5800多名茶农。

  据中庙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园由社员分散经营,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拥有加工厂、电商网店、展示店、餐饮服务中心等。

  后渠村紧紧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同步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立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促进“三变”改革与之融合发展,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联兴、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

  “合作社成员卖鲜叶的收益归成员自身所有,而经合作社加工销售所产生的效益则按照股权量化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截至目前,今年合作社已成功销售茶叶达230万元,入股的脱贫户人均分红在8000元以上,同时还雇用了约130人次的当地劳动力,同时使后渠村的集体积累增加5万余元。

  长期以来,“产加销”对接不畅严重制约着中庙茶叶产业的发展。合作社成立后,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既解决了加工难题,又引导群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了统一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加工销售,摒弃了农户自产、自炒、自销的模式,淘汰一些落后的加工工艺,并解决了产品单一问题,走出了组织化程度低、产出低的困境。

  据介绍,仅后渠村就新发展龙井43号茶园940亩,实施低产茶园改造760亩,统一标准指导管护4村2400多亩茶园,产值从2016年的50余万元增长至如今的200余万元,后渠村逐步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茶产业专业村。

  同时,联合党总支顺势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按要求积极推广良种茶树,引导群众主栽龙井43号2030亩,搭配栽植中茶108品种940亩,示范种植中黄1号20余亩。合作社注册了“溢品茗”“龙湖润叶”等商标,产出龙井等绿茶和红茶新产品。大力培育农民茶叶技术队伍,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园,建立健全流转制度,向大户和合作社流转。自2017年以来,修建产业路2.4千米、灌溉水渠3.3千米,平整茶地110余亩,统一标准指导管护茶园800多亩。

  依托交通优势,引导客人参观、品尝等,扩大后渠茶叶品牌知名度。加强网络宣传,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宣传茶叶产业。引导群众拍摄短视频展示加工销售过程以及茶园风光。在多个平台上架产品,推进线上线下销售,提高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并利用“互联网+”建立可追溯体系。今年,目前线上销售收入约90万元。

  中庙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带动,通过产业园设施建设,挖掘茶文化,将茶园改造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形成“农业种植+茶厂加工+观光旅游+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融合,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中庙镇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加大电商发展力度,推进乡村生态旅游,通过茶叶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使茶叶产业朝着良种化、高效化、标准化、机械化、园艺化发展,挖掘茶产业文化,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将优质茶园改造成集游览、休闲、品鉴、电商配送、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茶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中庙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