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减损就是增收——甘肃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冠军将损失率降到0.61%

2024-06-18 08:3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小麦机收最重要的作业质量考核标准就是机损率!”在6月14日结束的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中,斩获机收质量一等奖的泾川县新东方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史炳仁,难掩一脸的兴奋。史炳仁操作的联合收割机的机损率只有0.61%,远低于“机损率应不高于1%”的国家标准,也打破了2023年度我省小麦机收损失率0.87%的纪录。

  史炳仁今年34岁,已有14年的机收经验,是一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说起操作联合收割机的经验,史炳仁打开了话匣子。

  “机收前要仔细研判小麦的情况,麦秆水分足、麦秆半干半湿的机收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史炳仁说,针对不同的麦情、干湿程度、倒伏角度,关键在于控制好收割机头部的剥壳轮转速,“太干的麦穗转速不能太快,不然就会将麦粒从麦壳中打落出来;比较湿的麦穗转速不能太慢,否则就不容易使麦粒脱壳,提高了损失率。”

  史炳仁告诉记者,按照多年的操作经验,剥壳轮的最佳工作高度是顶部距离麦穗10厘米,剥壳轮下的刀台要随地形及时调整,确保收割后的麦茬留够15厘米左右的高度,“这样降低了农户处理田地翻耕的难度,方便农户开展夏种。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非常了解农民种地的辛苦,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农用机械,就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把人力省下来!”

  人机配合协同功效也是机收减损的重要一环。今年,史炳仁用上了最新款的联合收割机,在夏收开始之前,他仔细检查机械,并及时更换了产生磨损的部件,让机器达到最佳状态。他说:“新机器不仅利索好用,驾驶舱还配备了空调等设备,让农机手工作起来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达到人机合一才能发挥出最佳功效。”

  据了解,在我省未进行大范围小麦机收前,小麦收获主要采取镰刀收割或直接拔出麦秆的形式,加上天气突变、运输途中的丢失、脱壳过程中的损耗、农户收储不当造成的折损等因素,小麦整体收获损耗率一度停滞在8%左右。

  “减损就是增收!近两年我们下大力气抓机收减损,2023年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为0.87%,比前一年降低了1个百分点以上,对于全省夏收的1100万亩小麦来说,挽回了粮食损失6600万斤。”在泾川县城关镇蒋家村农机减损大比武活动现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机收减损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机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加速夏粮收获进程,确保颗粒归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