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仪礼》简,叹为观止的“天下第一简”
原标题:汉代《仪礼》简,叹为观止的“天下第一简”
《仪礼》简出土于甘肃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简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木简顺置于男棺盖前端,分木质和竹质两种。共496枚。为甲、乙、丙三种版本《仪礼》。简正面打磨光滑。甲、乙本四道编纶。丙本五道。每简正面书字一行,甲本每简容60字左右,乙本每简百余字,丙本为竹简,每简20—60字不等。
开栏的话: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就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字传承和文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埃及人用纸草,印度人用贝叶,两河流域用泥版,而中国人则用竹木简牍。甘肃,作为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出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简牍。从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敦煌汉简”,上世纪3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发掘的“居延汉简”,再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武威三简”、天水放马滩秦简、敦煌悬泉汉简……甘肃简牍的每一次发现无不震惊世界。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些简牍被称作“武威汉简”。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 次、鸾鸟、扑擐、媪围、苍松、宣威10个县,自古胡汉杂居,是中原王朝控御河西走廊,进而经略西北的重要军事要塞。在武威市旱滩坡古墓群、磨咀子汉墓群相继出土的《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均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些埋于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依旧墨迹如新、保存完整的武威汉简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请您跟随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的视角,触摸历史的脉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作为最具中华特色的文化符号,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时,就伴随着人的活动。古代所谓礼仪,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国家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小到个人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有关。
中华礼仪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演变发展历程。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系统地记录、保存了周代的礼仪。作为儒家经典,它承载着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然而,典籍随着时代流传难免失真。武威《仪礼》简由于简册保存完好,出土时墨迹如新,为《仪礼》的版本、校勘提供了重要资料,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被誉为“天下第一简”。
珍贵的《仪礼》简,是怎么重见天日的呢?
我们将目光投向甘肃省武威市城西南15公里的祁连山麓,杂木河西岸的磨咀子。
这里地势起伏,田园阡陌,并有杂木河水源灌溉之利,很久以前,就是一处便于人类居住、从事生产的好地方。这里不仅保存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还有很多汉代墓葬。
磨咀子汉墓群从河岸直至台地最高处,在东西约长700米、南北宽600米的范围内,墓葬分布极其稠密。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曾对武威磨咀子汉墓进行过多次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1959年7月,清理了有竹、木简等重要文物的6号墓。
磨咀子6号汉墓是一座夫妇合葬的小型单室土洞墓。从随葬物中的钱币及所出木简上的记事文字看,墓主人生活在西汉成帝时期,墓葬时代下限为新莽时期。
小型单室土洞墓,说明这座墓的墓主生前只是普通人,但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墓葬中却有最不普通的发现。
480枚汉简于此墓中发掘,令人叹为观止。
除11枚简为日忌、杂占内容外,其余469枚均为《仪礼》简。
这些简牍顺置于男棺盖前端,有木质和竹质两种,每简长约50.5—56.5厘米,每简有字60个左右。
这是自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家郡魏墓出土竹书以后,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量发现的经书。
《仪礼》简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而成,上有削改和勾画圈点阅读的记号,说明此经卷是墓主人生前“手不释卷”经常诵读之物,而非为殉葬特意所写。
那么,这个痴迷经卷钻研学问的墓主究竟是什么人呢?
同时出土的一枚简给出了答案,这枚简后写有这样一行字:“河平口年四月四日诸文学弟子出谷五千余解”。“河平”为西汉成帝年号(公元前28年—25年),这应是墓主生活的年代。后面的文字则透露出他的身份,他也许就是所谓文学弟子,或诸弟子的老师。总之,他应是西汉末年一位勤于治学的知识分子。
《仪礼》简究竟有哪些特殊的价值?
《仪礼》,作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详细记述了周代贵族阶层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项礼仪和准则,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生活诸领域中的习俗、制度和道德规范,为贵族子弟提供必修教材。
《仪礼》乃晋以后的书名,先秦时称之为《礼》;至西汉,又称《士礼》或《礼经》。西汉《礼》学属今文经学体系,是由鲁国著名学者高堂生传授下来的。到了东汉,经学中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阵线分明,斗争十分激烈。一代大儒郑玄撷取今、古文之长,融合两大学派于一体,揭开了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我们今日之所见的清代刊本《十三经注疏》中的《仪礼》,即郑玄注本,它兼容今文与古文,已非西汉立于学官的三家所传《士礼》原貌。
《仪礼》非常庞杂,无法一一详述,以《士相见》之礼为例了解《仪礼》的内容。这部分礼仪十分详尽地阐明古人见面时是如何行礼的:下级拜见上级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时行四拜礼,近别时行揖礼……仅仅一个见面礼,竟有如此等差的区别。上下级之间连站向都有规定,从外地归来行的礼与出门而回的礼都有所不同。
磨咀子6号汉墓出土的这批《仪礼》简根据长、宽、编纶手法及书写字迹等被分为甲、乙、丙三种版本,共书27332字。甲本内容包括存世《仪礼》十七篇中的七篇,分别是《士相见之礼第三》《服传第八》《特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十二》《燕礼第十三》《泰射第十四》。乙本为《服传》一篇。丙本内容为《服传》篇别名《丧服》的一篇。各篇首尾俱全,篇首皆题记篇名篇次,中间虽缺失24简,但总体保存完好。
磨咀子汉墓所出简本《仪礼》,据考证,系未糅合今、古文以前的、西汉晚期立于学官的今文经本,由此简本可窥知西汉后仓氏《礼》的规模和风貌。这是迄今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手写本经籍,不仅在经籍版本校勘、古文字形体研究与简册制度考察等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还能帮助我们了解、验证经学史上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
- 2024-06-1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 一“麦”相承传佳“画”张掖山丹麦秆画香包节上展魅力
- 2024-06-1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金昌古建筑营造技艺闪耀非遗盛会
- 2024-06-1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一方洮砚述说甘南卓尼千年古韵
- 2024-06-13【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武威多彩非遗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