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康县:以“粮”为媒夏收好“丰”景

2024-06-13 16: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眼下正是夏收夏种农事好时节。康县立足实际,锚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整合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延长小麦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让群众实现了“机忙人闲收益大”的“盈利”模式。

  走进康县大堡镇东岳山片区的麦田里,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滚滚向前,快速“吞进”麦穗,金色的麦粒从舱门倾泻而下,现场呈现出一派丰收图景。

  “我今年种了十几亩小麦,往年收割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还很耗时,今年我请了村上的农机服务队,不仅省时省力,还不耽误夏种。”大堡镇街道村村民袁备强说。

  袁备强口中的农机服务队是大堡镇开展“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一支服务当地耕作的“钢铁队伍”,向村民提供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而“支部+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的运营模式,也真正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了合作社上。

  “我们成立的农机服务队,承包到人、服务为主,由专业机手为缺劳力的农户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在为群众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能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街道村党支部书记、农机服务队队长侯三影说。

  “麦子进仓,才算口粮”。在平洛镇团庄村小麦加工厂门口,麦香阵阵扑鼻而来,仓库里堆着金黄饱满的麦粒,近10万斤小麦喜获丰收,正在陆续进仓。

  成熟的小麦颗粒饱满、粒粒金黄,团庄村党支部书记龙义平喜上眉梢。“今年我们村预计收获160亩小麦,属于稳产增收,”龙义平说,“我们收获的小麦还将通过村上合作社加工成面粉和挂面。”

  以党建引领筑牢粮食安全之基,康县平洛镇积极搭平台、探路径,以“粮”为媒,组建由村“两委”控股、吸收农户参股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利用闲置场地,建成磨面坊和手工挂面加工厂,打造了团庄潘林面粉及团庄手工挂面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小麦全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预计合作社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8.5万元收入,为农户户均增加1800元收入。”龙义平笑着说,“我们有信心把团庄手工挂面和面粉打造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相信未来也是一片好‘丰’景。”

  通讯员 陈佳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