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文县:“土豆”变“金豆” 田间“丰”景独好

2024-06-13 16: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三夏”时节,走进文县丹堡镇,白水江畔的晨雾还未散去,田间地头却到处是忙碌身影,拳头大的“土豆”在锄头下“跃”土而出,圆润金黄,甚是喜人。

  作为文县冬播马铃薯的主要乡镇之一,丹堡镇因地制宜,因需施策,鼓励和引导村民推动“短平快”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今年,在沿河川坝地带和高半山地区种植的5000余亩冬播马铃薯迎来了丰收。

  连日来,丹堡镇尹坝村的路边格外热闹,商贩和村民的货车、三轮车往来交织,路边停放有序,车上拉的都是“订单土豆”。“我们不愁卖,种得放心,卖得又有保障。”文县丹堡镇郭尹坝村种植户马平安一边忙着过秤,一边高兴地说,去年冬天,镇里和村“两委”积极联系了文县农业农村局、文县益农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和临洮县四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籽种和地膜,还有全程技术指导,现在他们又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

  对农户而言,一年好景,莫过于丰收。丹堡镇郭尹坝村种植大户田福平在忙活的同时,心里已经打好了丰收的“算盘”:“今年,一亩地能挖6000多斤,按每斤0.7元的价格收购,每亩地能卖到近4000多元钱。”“小土豆”衍生出“大产业”。“丹堡镇是绿色蔬菜大镇,蔬菜产业也是镇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丹堡镇党委书记蒋磊介绍。

  近几年,在丹堡镇积极探索下,挖掘出了“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的发展新路子。全镇大力推广规范化垄作、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持续推动土豆、架豆、三蒜等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并实现提质增效,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像丹堡镇这样的“丰”景图,在文县尚德、石鸡坝、石坊、铁楼、玉垒、临江等乡镇也随处可见。

  土豆作为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文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按照“优化结构、推广良种、改善品质”的发展思路,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川坝区域光热资源优势,利用产业扶持资金,采取产业奖补形式,集成推广冬播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鼓励群众标准化种植冬播马铃薯。同时把“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大力推广优质脱毒等品种,并选派农技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记者从农业农村局种子站获悉:今年全县共发展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冬播马铃薯2万亩,品种有冀张薯12、费乌瑞它、沃土5号;春播马铃薯8万亩,品种有青薯9号、陇薯10号。据现场测产数据显示:亩产量达3410公斤。按当前市场收购价0.7元计算,亩均产值超4700元。除订单的公司回收外,其他马铃薯上市后,主要销往陇南、天水和邻近的四川广元等地。

  通讯员 刘玉玺  朱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