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庆阳香包上新了!一针一线绣出“非遗”新潮流

2024-06-11 18:30 来源:央视新闻

  佩戴香囊是端午特有的习俗。香囊也叫香包,制作时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袋中,有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

  一针一线绣“非遗”

  香包技艺代代传

  在甘肃庆阳,当地有制作香包的传统。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传承人 张煜瑶:这个上面绣的颜色是按照之前的配色做的吗?锁边的颜色稍微要深一点,因为这些颜色都比较浅。

  张煜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眼下,她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香包订单。

  香包也叫香囊,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人们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药袋,百姓通过口鼻吸入体内,以达到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也把它叫做“绌绌”。

  一枚针、一把线、一块布,看着简单,但是,当自己上手操作时,才真切感受到“非遗”没那么简单。庆阳香包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穗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线,刺绣针法多达80多种。

  五彩缤纷的布料上,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都可入画,再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和中草香料,便是一件寄托祝愿祈福的庆阳香包。

  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一代代的庆阳香包,在一针一线中不断探索。千年技艺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小香包如何推向大市场、带动大产业?

  在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驿马村,90后的绣娘孟亭亭正在工坊里和姐妹们赶制订单。

  庆阳香包绣制创业者 孟亭亭: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今年的新款小老虎,萌萌萌的这种的。

  孟亭亭8岁就跟着父母学做刺绣,16岁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服装设计专业,如今,她组建了香包创意研发团队,设计人员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将传统香包、刺绣与现代元素融合,推出一系列“新”庆阳香包产品。

  庆阳香包绣制创业者 孟亭亭:它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元素,和现代的元素相结合,把这些毛绒的一些线条加进去,做出来的香包立体感更强一点,更逼真一点,让绣娘自己随意去发挥。

  像孟亭亭这样做香包传承创新的工坊在庆阳市还有很多。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有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香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庆阳市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