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平凉:吃“废”吐“金”!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2024-06-05 10:3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赵满同

  众所周知,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会侵占土地、污染大气、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引发环境安全问题。

  为推动平凉“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平凉市率先推行全域垃圾闭环处理,形成了以崆峒区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庄浪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中心,辐射全域的城乡垃圾焚烧处置体系。

  生活垃圾真能变废为宝?垃圾焚烧发电会不会有新污染?6月4日下午,参加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的记者们走进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探究竟。

  走进整洁干净的厂区,满载生活垃圾的收运车运送到垃圾池内卸载处理,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臂抓取垃圾进行堆存打垛,发酵5至7天后投入火炉进行焚烧发电。在中控室,技术人员正结合监控视频和实时数据,远程控制焚烧锅炉、发电机设备运转,被丢弃的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浴火重生”,经过重重关卡,最终转化为清洁的电力能源,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就是平凉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平凉海创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保证平稳运行的同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会对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和废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产生的炉渣用来做建筑材料,进行综合利用。整个排放接入国家相关检测系统,时时监控。同时,环保部门也加强监管,定期开展环保检查。

  过去,平凉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模式,又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该项目并网发电,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告别“填埋时代”,进入“焚烧再利用”新时代。

  垃圾焚烧发电,既是一项公共民生事业,也是环保经济产业。据介绍,该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发电量9600万度,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余万元。有效实现了平凉市东部一区一市三县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让“无处安放”的垃圾真正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为平凉市全域垃圾闭环管理作出了显著贡献。

  随着今年庄浪县500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投产运行,吃“废”吐“金”,循环利用串起的绿色发展故事正不断在平凉市上演。下一步,平凉市将健全完善以崆峒区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庄浪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中心,辐射全域的城乡垃圾焚烧处置体系,实现全域垃圾闭环处理,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水平,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