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时光里的八坊十三巷

2024-06-04 09:0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萍

  这里不是江南古镇,却有它的韵味;这里不是成都锦里,却处处充满灵气……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漫步于此,感觉在历史的画卷中徜徉,浓浓乡愁、浓浓亲情、勃勃生机在这里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这里就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临夏八坊十三巷。

  临夏古称河州,八坊十三巷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始建于元朝,延续至今。

  八坊十三巷是地标性建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

  虽多次探访,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相约好友再次前往。

  曲折幽深的古朴街巷,砖雕木刻保留的民居记忆,崭新又古朴的烟火气息,让每次来到这里的我对这片土地既陌生又熟悉。

  夏日的天空,无尽的碧蓝。抬眼望着巷口门牌上金色的“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带着心底的回忆,踩着青砖的小道走进巷子里。边走边看,这里视觉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五六十米,给人一种峰回路转,幽深莫测的感觉。进巷口不到十米处,右手边有几间房子,微微前倾的房檐上垂着两只朱红色的灯笼,黄色油漆的木门镶在青黛色的砖瓦墙上,明晃晃的玻璃嵌在精雕细刻的窗户里,可见设计者的用心。

  沿着街道一直前行,悠然自得地踏在青石板铺成的街巷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坐在门口的老人,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最具代表性的砖雕——八坊十三巷全景图跃入眼帘,即使不了解砖雕的人,看到这里也会被震撼到。其图长宽9米,由916块青砖拼接而成,是由临夏神韵砖雕公司的砖雕大师们精心绘制并纯手工雕刻,耗时9个月,堪称砖雕之最。全景图上的场景与八坊十三巷肌理高度吻合,无论身处十三巷的哪个位置,都能在砖雕的全景图上找到对应点。人物、建筑处处彰显着八坊人的民俗文化,而展现在周边的则是积石雄关、黄河大坝、牡丹长廊、松鸣岩等河州八景。

  “河州砖雕,独具特色,源远流长,是勤劳朴实的河州人民以聪明才智创造的文化艺术瑰宝。以青砖为基石,用严谨的构图、生动的造型,精妙的技艺,让一幅幅画作立于天地之间,绽放于世人眼前,历经岁月的磨炼,仍坚固无比……”不经意间,听到旁边导游给游客的讲解,身为本地人的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巷子里的砖雕几乎一步一景,不仅内容丰富,还形式多样。走到古称“大公馆”的八坊民俗馆门口,各色鹅卵石给小路增添出生机和活力,墙壁两侧依旧是各种题材的砖雕,大气磅礴。走进院内,一池碧水被古色的回廊包围着,池中心的小桥连着回廊的两端,桥面依旧是碎碎的鹅卵石,当阳光照射在鹅卵石上时,它们会闪闪发光。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这里西北角的二楼只有一间房,虽门窗紧闭,但门窗上皆刻有精美而富有年代感的木刻画。时间虽然磨去了色彩,但并未带走那种质感美,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有韵味和独有的质感。

  离开民俗馆,来到博古架砖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驻足细看,花卉、法器、笔墨纸砚、石英钟、长命锁、蒲扇芭蕉扇、花篮花瓶、铜壶盖碗等,琳琅满目的多子多福,惟妙惟肖。方的圆的扁的,都把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阴刻、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等雕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雕刻和镂空手法结合的完美无缺,或圆雕或半圆雕的使其跃出画面的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浮雕的部位和衬景,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把临夏砖雕艺术精华彰显得淋漓尽致。

  继续前行,八坊十三巷之一的北巷里,一幢“龙凤呈祥”砖雕影壁,图案寓意丰富,雕刻精美,是河州砖雕中的精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碑文记载,影壁建于清乾隆辛酉年间(1741年),距今已有276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大型砖雕影壁。

  影壁由三帧砖雕作品组成,中间为苍龙教子,又称墨龙三显,两侧配梧桐凤凰。雕刻图案古朴淡雅,留白意味深长。整幅砖雕影壁有传统雕刻的缠枝连方的方形图案,每帧图案边框为祥瑞如意图纹,上下端配“富贵缠连”的框架图案。顶部镌刻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椽梁,青瓦丹墀,富丽端庄,宏厚中正。这是八坊十三巷里最具历史感和沧桑感的砖雕。

  牡丹怒放,花瓣上的脉络清晰可见;石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祥云蒸腾,轻盈且沉稳的荷叶,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灿烂盛开的荷花,籽粒饱满的莲蓬,活灵活现,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溢于画面;松树栩栩如生,灵动无比,伞盖样的松针,如水中花一样,映衬出鹤,羽状与伞状,雕琢翩然……手指轻轻地触摸着砖块,坚硬和柔软竟然那么和谐存在,凸出和凹进两种手法栩栩如生地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雕刻在砖块上。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把临夏砖雕艺术精华彰显得淋漓尽致。

  手工艺是临夏民间文化绽放的绚丽花朵。相传古河州雕刻艺术悠久,从大禹“导河自积石”起,就有手工艺人存在。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临夏积淀下来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就有上百种。

  除了精美绝伦的砖雕,在大旮巷院内的手工艺馆内,铜壶馆、葫芦馆、彩陶馆、泥塑馆、蛋雕馆,每一处馆内作品都将临夏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分别根据各自的主题展现临夏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

  再往深处走,栩栩如生的铜雕随处可见。卖爆米花的铜人儿悠闲地转着滚筒、天真无邪的孩童玩着铁环儿、自在的商人牵着马向前走着、满脸慈祥的老人拿着针线、巨型的盖碗茶散发着缕缕清香……一个个铜像都是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画面,让临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这种温馨而祥和的生活,让人感动。

  精美的砖雕,古朴生动的铜雕,错落有致的园林,老胡同和四合院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让人们更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与民族风情,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中,使这里成为临夏独具特色的民族庭院建筑博览园。

  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白日热闹非凡的巷道里,此刻由淡雅变得浓郁。

  巷道、屋檐、走廊已全被灯光晕染,八坊十三巷,像一幕幕舞台剧。那些白天你可能忽视的肌理和细节,在夜晚的灯光下,变得生动而鲜活。

  一排排古朴肃穆的房檐下张灯结彩,街巷里处处灯火通明。整个景区宛若一颗夜明珠,熠熠生辉。

  徜徉其间,品美食、赏美景、享购物,满是悠闲和浪漫的情调。人来人往,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游客。或静坐在自家门前观赏夜景,或悠闲散步观光游览,为这里独有的夜色而倾心。

  相关链接

  临夏景点推荐

  东公馆

  东公馆因地处临夏城南门外东面,故称为“东公馆”。

  东公馆这座“田”字形的庄园由四座四合院落组成,各院由小天井贯连。砖雕是东公馆的最大特色:内有大小砖雕189幅。临夏砖雕讲究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精髓在这些砖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砖雕,东公馆内的彩绘也堪称艺术精品。院内的房屋、门窗、隔板、扶手,所有用木之处,均为精雕细刻,图案花卉贴金,花果草木逼真动人,龙凤麒麟栩栩如生,使整个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枹罕山庄

  天空如洗,树荫遮蔽下的潺潺流水旁孩童在嬉闹,花香充斥在空气中,优雅古朴的木质凉亭里散发着诱人的美食味……这是盛夏里临夏市枹罕山庄里的一景。

  枹罕山庄地处临夏市枹罕镇青寺村北,依山傍水,地势险要,风景优美,距临夏市区7公里。

  从高处远观枹罕山庄,这里不仅是吃喝游玩的最佳场所,还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山庄依山而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树木茂密苍翠,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茶马古市文化一条街

  新建的“茶马古市文化一条街”集中了茶商、茶文化、临夏传统美食、河州奇石、古玩字画、非遗文化等产业。全面展示临夏茶马互市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等,再现“河湟雄镇”交易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彩陶博物馆

  彩陶博物馆位于临夏市东城区市政广场西侧,属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藏品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等,特别是以代表中国彩陶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丰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