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的百年薪火
韩小蕙
在我看来,散文这些年过的是平实日子。虽然平实,但散文的写作从来不缺乏激情,就像初春时节的枝头,看似没多大动静,却一天天在变绿,继而含苞,乃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的花儿就竞相绽放了。特别是优秀的散文作家们,于探索创新,于拓展散文的写作手法等方面,从来就没有满足过,从未停下攀登的脚步。
自白话文运动开始,筚路蓝缕者就有一批大家:梁启超、鲁迅、胡适、朱自清、梁实秋、沈从文……后来,又有了茅盾、刘白羽、杨朔、秦牧等一大批名家。进入新时期后,散文和随笔像满天的彩霞,像漫山的杜鹃,像沙漠里的金沙,像大海里的浪花。有一个时期,大量的作家、艺术家、学者、教授、工程师都拿起笔来写散文,一大批名篇名作如银河泄水,喷涌而出,奔腾于报刊、广电、互联网,奔腾于各类文化场所。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散文对着世界微笑。轰轰烈烈的散文写作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滚滚滔滔的扬波中,后浪推前浪,这当然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性不断求新、求变、求发展、求前进的必然。世上智者何其多,才俊何其多,每个人都在努力耕耘,争取写出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佳作。
一代代的积累,就有了《少年中国说》(梁启超)、《野草》(鲁迅)、《背影》(朱自清),就有了《白杨礼赞》(茅盾)、《船夫曲》(魏钢焰)、《茶花赋》(杨朔),就有了《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不悔少作》(金克木)、《负暄三话》(张中行),就有了《过不去的夏天》(张洁)、“燕园系列”散文(宗璞)、《流向远方的水》(谢冕),就有了《文化苦旅》(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
一代代的求索,就有了“现实主义散文”“浪漫主义散文”“先锋实验散文”“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散文”“哲理散文”“心灵散文”“诗性散文”,乃至“微信散文”“AI散文”……
一代代的传承,就仍有着“百万雄师过大江”那般雄壮的散文队伍,仍在日日不辍,孜孜矻矻地行进在散文的康庄大道上,就仍有着热心乃至痴迷的万千读者,仍在不离不弃地随行。
作为一个散文工作者,我是看见好文章就走不动道儿的“职业病”患者,老想把自己读到的一篇又一篇佳作,分享给天下所有人;并且还老想着应该为社会、历史和后人,留下这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因此,尽管自己写文章的感觉更畅快,但我还是舍不下编辑散文集的事业——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于是我自讨苦吃,与出版社合作,每年编辑出版一套“四读年选”丛书。“四读”者,谓读风、读史、读人、读心(兼及读书)也。丛书不求字数多,但求文章好,但求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走过的足迹。
我听见鸟儿在树上啁啾歌唱。我听见绿叶和花儿在喁喁私语。我听见麦子稻子在拔节生长。我听见牛儿羊儿在叫唤。我听见风儿在轻抚一只蝴蝶。我听见两只蚂蚁在传递消息。我听见海浪在拍打礁石。我听见太阳在驾车前行。我听见老屋在哼唱旧歌。我听见动车在急速奔跑。我听见苹果和梨子在树上荡秋千。我听见炊烟在送出红烧肉的香味儿。我听见学子们在读写吟诵。我听见超市里的商品在上架。我听见成千上万个二维码在快乐地蹦跶。我听见飞机在飞。我听见云儿在飘。我听见动物园里的动物在闪展腾挪。我听见各个战线上的劳动者在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忙碌着……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也是我们经历的散文。
(“四读年选”丛书,韩小蕙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本文为“四读年选”丛书总序)
- 2024-06-04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揭晓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作品入选优秀图书
- 2024-06-04【文化中国行】临夏砖雕非遗工坊:方寸之间雕凿大千世界
- 2024-06-03【甘快看】跟着龙洋一起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 2024-06-03【甘快看】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完善链条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