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甘快看】点亮孩子的科学梦

2024-06-02 17:08 来源:新华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童年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时机。每个小朋友的心里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和数不清的奇思妙想。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怎样让孩子们能够在学校得到更好的科学教育?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怎么让科学教育变得有声有色呢?

  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是马家堡中心小学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这一天,科技社团来了几个新鲜的“小伙伴”——无人机。

  这些飞机、火箭、无人机模型,在三年前,这里的孩子还没有太多机会见到,更不可能亲手操作。2021年,徐飞来到这里担任校长时,学校科学教育的落后让他很揪心。

  和政县马家堡中心小学是位于甘肃西南部的一个乡村小学,学校八百多名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走出过县城,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对学习都没有什么兴趣。

  五年级的马静泽在过去和很多孩子一样,不喜欢上学。

  甘肃和政县马家堡中心小学校长徐飞:“他们眼神里那个样子就是无光、呆滞,除了会玩手机,平时在操场上你推我搡地跑动,没有什么能同时锻炼情商和智商的活动。”

  当时,适逢国家出台中小学减负政策,并提出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鼓励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徐飞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学校成立航模、编程等科技社团,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给这些山里的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成立科技社团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谁来教孩子们?和许多乡村小学一样,这里的老师都是身兼几门教学,没有专门的科学老师,而成立科技社团不仅需要占用老师们更多的时间,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

  徐飞给老师们讲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一些有理化专业背景的老师利用网上的资源学习,逐步建立知识储备。

  为了教给孩子们更丰富、专业的科学知识,徐飞也在物色校外辅导老师。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学校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对此,各地也都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种资源,实现共享,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科学教育。

  李向鹏来自和政县的一个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是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被徐飞聘为了校外科技辅导员,每周三下午,李向鹏都会来学校指导孩子们的科技活动。

  科技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制作最简单的纸飞机开始,逐渐到飞机模型、火箭模型。一到课间和周末,孩子们就会主动聚到一起,不断尝试各种小实验。

  除了科技社团,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和资源也越来越多。

  这一天,马家堡中心小学全校的孩子们来到和政县松鸣岩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参观研学。

  近几年,国家鼓励各地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和政县也投入建设了这个大型研学基地,向全社会开放。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感受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沉浸式体验生动有趣的科技实践课。

  2023年4月,马家堡中心小学科技社团的十几个孩子代表学校去临夏州参加了科技竞赛,从59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

  马家堡中心小学只是全国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全国中小学一至九年级均已开设科学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组织科技节、科技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科教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

  各地也针对具体情况,积极开拓思路,开辟更广阔的科学教育大课堂。

  在湖南,当地选派了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秀科学类教师和教研员定期到偏远山区,给孩子们上课并辅导当地老师。

  福建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地处福建西北部山区。在开展科学课堂时,学校老师发现,许多孩子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于是学校便找准这个方向,投入了大量精力。

  为了给孩子们打好科学基础,学校的老师们不断学习摸索,并向专业人士请教,专门编写了适合孩子的科学教材。

  学校还建起了专门的展览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飞机、火箭模型,还能随时了解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成果。

  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学校便在课后开设了常态化的航天兴趣班,感兴趣的孩子都可以参加。

  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经教育部调查,2023年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学生比例达80%以上,比2020年监测有较大提升;97.2%四年级学生和94.5%八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教育有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在各种别有趣味的摸索探究中,追求科学、崇尚科学的种子也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科学教育并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要让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目的不是让学生懂多少理论,而是要去孵化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创新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教育是个大课堂,场景要拓展,资源要整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