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兰州】名藩皋兰:“田园牧歌”编织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甘肃网

  【前言】在金城兰州徐徐打开乡村振兴示范带画卷,“秀美兴隆”“百年好合”“兰山烟雨”“梨韵水乡”等一个个诗意的名字,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24年,兰州市依托各县区自然禀赋,推动建设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用诗画田园留住乡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甘肃网记者带你一起走进正在建设的兰州乡村振兴示范带,看诗意乡间的振兴路。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皋兰县是兰州的瓜果之乡,是和尚头小麦、白兰瓜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皋兰县以水秦路、国道109沿线为串联,规划出41公里涉及12个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命名为“田园牧歌”示范带,期待以此打造一条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产业带,成为辐射兰州的乡村田园。

  根据规划,“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含12个村,41公里长,573平方公里,8897户3万余人。由水秦路片区(水阜镇涝池村、砂岗村、水阜村)、县城片区(石洞镇庄子坪村、中堡村、魏家庄村)、土龙川片区(石洞镇明星村、丰水村、黑石镇星湾村)和3个辐射带动村(石洞镇阳洼窑村、黑石镇和平村、黑石村)组成。

  规划按照“以村为点、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思路,以水秦路、国道109沿线为依托,以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和尚头小麦、设施蔬菜、肉牛蛋鸡规模养殖等为重点,统筹整合石洞、水阜、黑石3镇村庄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人文等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资源,系统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基层治理。

  构建以石洞、水阜、黑石3镇为枢纽,沿线12个村为节点,辐射带动其他若干村的“3+12+N”的镇村一体、产业共融、配套协调、治理互促的乡村发展体系,示范带动全面振兴、全域美丽。

  5月31日,水阜镇水阜村的制种玉米大田里,村民王文亭正在忙着除草。为了提高粮食种植效益,水阜村流转了2000多亩川地种植育种玉米。王文亭家的3亩土地也在流转之列,现在他主要在田里打工,一年有3万多的收入。

  王文亭说,土地流转后种植效益更高,以前的撂荒地现在也已经耕种,走进大田一派生机勃勃。

  制种玉米种植不能打农药,对田间管理技术要求很高,通过系统学习王文亭已经掌握基本技术,他们团队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乡村振兴的一个标准是产业旺,如今水阜村通过制种玉米种植实现了产业兴旺,但是玉米种植的秸秆处理也成了问题。

  “田园牧歌”不仅有田园还要有牧歌。借着打造乡村振兴带的机会,水阜镇依托自然禀赋,规划肉牛繁育项目,未来种植玉米产生的秸秆将成为牛饲料的一部分,实现农业产业循环发展。

  水阜镇副镇长桂政睿介绍,水阜村肉牛繁育场规划投资1300万元,计划养殖600头肉牛。目前资金已经到位,正在进行项目招标。肉牛繁育场建成后,将夯实水阜镇产业发展基础,为产业带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和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的村民公约都是一个村庄向善向好发展的必然。砂岗村是“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村庄,也是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

  走进砂岗村,道路整洁、小巷干净。文化广场、牌楼各具特色,花园式的乡村生活环境正在形成。

  砂岗村党总支书记季雅梅表示,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来,砂岗村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残垣断壁320米,清理乱堆乱放68处,清理各类垃圾1100立方,实现了村容村貌整体改善。同时,全村响应“千村万树”工程,新种植树木2000棵,打造罗水公路4公里景观带,村庄越来越美。

  村庄干净,小院美丽,在做好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村民也自发打扫好自己小院,让文明乡风通过一座座美丽小院传递。

  走进村民代生英家的小院,干净整洁,小菜园里的蔬菜长势不错。

  代生英是砂岗村评选出来的好媳妇,她操持家务,照顾婆婆让村民们赞口不绝。

  代生英的婆婆安志秀今年82岁,双耳失聪、腿脚不便。代生英悉心照料,把婆婆的房间收拾的整整齐齐,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让婆婆安心养老。

  季雅梅表示,通过好婆婆、好媳妇等乡土光荣榜的评选,砂岗村形成了勤俭持家,孝顺老人的良好氛围,村民的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大处规划,细节入手。如今,“田园牧歌”乡村示范带正在建设中,这里覆盖了皋兰县多个重点农业产业,比如白兰瓜、和尚头小麦等,通过产业带串点成线,将带动区域综合发展,成为兰州市民向往的乡村田园。

编辑:程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