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互学互鉴促提升 奋勇争先正当时 ——平凉市上半年重大产业链项目观摩活动侧记

2024-05-27 09:51 来源: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赵育娴 张成龙

  初夏时节,生机盎然。平凉市各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火力全开”,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热潮。

  5月22日至23日,市委书记王旭,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分别带队赴7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对上半年全市重大产业链项目进行集中观摩。紧凑的行程,63个重大项目,观摩组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见证各地加力提速项目建设的喜人景象,感受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这是一次对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是一次互学互鉴、争先进位的“交流碰撞”。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三基地两区”建设,坚持上项目、谋招引、增后劲,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建设全面起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为冲刺“双过半”、实现“全年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走进华亭市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加紧建设,智能设备开足马力运转。

  聚焦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目标定位,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发展思路,以重点项目拓赛道、提能级、强支撑,以集群配套项目扩增量、补链条、促发展,灵台电厂750千伏送出、中电建甘肃能源公司崇信发电公司2×660兆瓦机组供热改造、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集中洗选厂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一季度实现产值71.68亿元。

  来到泾川县中小企业孵化园1号孵化车间,机器不停运转,微型振动马达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绕线、焊接、组装、检测手机微特马达。

  作为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延链补链重点项目,甘肃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目前正进行联动调试,全力准备试产,预计整体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上缴税收7500万元。

  在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产业园区,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谈重大项目如数家珍,话产业发展信心满满,大家在观摩中找差距、学经验,在交流中理思路、鼓干劲,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

  “通过重大产业链项目集中观摩,全方位感受到各县(市、区)谋求新发展,全力抓项目,奋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市工信局负责同志表示,市工信局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纵深推进“强工业”行动,全方位抓服务,全天候抓保障,全过程抓落实,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受震撼启发,周边县区争先进位、比学赶超氛围非常浓厚。”静宁县委书记何鹏峰告诉记者,静宁县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两集群两基地”目标,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归雁工程”,加快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链上项目,带动特色产业整体提升,加快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以项目大发展助推城乡面貌大改善、经济大提速。

  “这次观摩让我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常态化纵深推动‘三抓三促’行动,以我们正开展的‘重大项目攻坚提效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持之以恒抓作风、促落实,高质高效推动各项工作,为实现‘双过半’‘全年旺’打好基础、赢得主动。”灵台县委书记王度林表示。

  “兄弟县(市)工作标准高、推进力度大、干事作风实,观摩后深受启发、倍感压力。”崆峒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懿平表示,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三基地两区”建设,积极学习好经验,优化思路促提升,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跑出项目“加速度”,全力冲刺“双过半”,加快建设“一城三园一基地”,为现代化新平凉建设贡献崆峒力量。

  (二)

  “之前遇到霜冻果园就损失惨重,如今有了科技手段助力,心里踏实多了!”

  立足苹果资源优势、气候地理特点等,静宁县建成城川、威戎等6处果园低温霜冻灾害防减集中示范基地,持续推广新优品种,增强霜冻防御体系,全力推动静宁苹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灵台县上良镇的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阔大整洁的牛舍、完备清晰的功能区域、智能便捷的机械设备,处处体现着现代感与科技感。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预计年可育肥出栏平凉红牛1万头以上,实现收入1.7亿元。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今年,平凉红牛产业链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5项,总投资22.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4.6亿元,一季度全市牛饲养量达61.87万头,同比增长2.35%。

  来到崆峒区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现场,一片接着一片、一栋连着一栋的白色钢架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项目概算总投资5.4亿元,占地706亩,建成后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有力支撑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作为“津援共建”援建项目,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运营,年培育种苗2000多万株,带动全县种植丹参8000多亩,创收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丹参培育、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这次观摩,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要求的生动实践和集中检阅,深感‘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自己和别人比要跑步’。”庄浪县委书记陈景春表示,将对标先进,比学进位,加倍努力,铆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深化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进,企业化运作,抓项目,抓招商,抓效能,把各项往深处谋,往细里做,确保取得更好结果,努力交出圆满中期答卷。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个好产业就是一个增长极。

  平凉融硕建材公司钙基新材料产品加工生产线计划新建钢结构全封闭生产车间、产品化验展览室,项目预计于11月建成投产,将与一期项目有效结合、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促进活性石灰精深加工,示范带动石灰产业由建材级石灰向工业级石灰转型。

  华亭市委书记景晓东告诉记者,“我们将以观摩为契机,跳起摸高、加压奋进,深度对标平凉市‘三基地两区’建设目标,聚力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加力打好产业延链增效攻坚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冲刺‘双过半’、决战‘下半年’,确保实现‘三百三十三提升’年度目标,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积极贡献。”

  “看别人,想自己,将坚决扛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理念,对标先进、比学进位,谋划引进实施一批锻造‘长链’、提升‘弱链’、延展‘支链’的产业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强、企业争效、民生争优、县域争位,以产业‘起势’、项目‘突围’,带动发展‘破局’,确保‘双过半、全年旺’。”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德全说道。

  从城区到乡村,从园区到厂区,观摩组所到之处,一幅幅赶超跨越的画卷跃然眼前,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蓬勃崛起。相互点评、直抒关键,新项目新亮点不时涌现,新思路新理念竞相涌动。

  (三)

  作为省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甘肃雨森年产36万吨生活用纸项目概算总投资45亿元,年内一期将建成投产,助力崇信县成为西北规模最大的造纸基地。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因为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项目首栋综合办公楼主体从基础开挖到建筑封顶,用时仅50天,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全市各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和“六必访”“白名单”等制度,积极兑现招商引资承诺,强化项目用地、用水、用能、融资等要素保障,以环境大优化推动产业大提速、企业大发展。

  “各县(市、区)都把抓发展的注意力、着力点集中到项目建设上,谋划实施的项目体量大、进度快,招商引进的企业层次高、成长性强,深受触动启发。”崇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小平说,下一步,将聚焦“三基地两区一城”建设目标,力争在项目质量、招商领域和引资规模上取得新突破,以项目建设新速度、产业开发新气象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筑强基本盘,新兴产业重塑竞争力。文旅康养、生态环保、城市更新、智能制造、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地灾避险搬迁、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产,有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上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培育上下游齐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各级各部门坚持引大引强引头部,主动出击抓招商,推动落地了一批基础性、栽桩性的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支撑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静宁县南河绿地运动健身长廊、华亭市城市更新暨东华镇西关村棚户区改造、平凉市铁路中学改扩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惠民生、强服务作为项目建设重点,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忠锋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紧扣‘三基地两区’建设,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认真履行政策和研究、规划和计划、投资和项目、改革和创新、统筹和平衡工作职能,以项目落地‘大提速’、产业发展‘大增效’为重点,着力在经济监测调度上精准发力、在推进项目建设上攻坚突破、在产业延链补链上育新引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平凉实践体现发改担当、展现发改作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