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聚焦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甘肃丁沙金:用巧手让微缩“中国古建筑”登上文博会

2024-05-25 17:17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不能拆卸,就无法托运,我只好全程跟着拉过来……”

  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甘肃主题展馆里的一座“城楼”备受游客关注。而这座“城楼”,是兰州市榆中县非遗传承人丁沙金亲自“押送”,历经2400多公里车程,“搬”到深圳文博会现场,给四海宾客展示的重要非遗产品之一。

  丁沙金是榆中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习所负责人。自2016年其父去世后,当时还在外地工作的丁沙金毅然辞职回家,接替父亲的事业,开启了复原更多精美古建筑,完成父亲梦想的道路。

  斗拱雕花的祈年大殿、结构精巧的兰州握桥、雄伟古老的嘉峪关关城……这些人类历史长河中令人兴叹的中国古建筑,经过丁沙金的父亲雕琢,在方寸之间的木块上微缩重现。

  “我是一个门外汉,当时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师兄弟们学习,慢慢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丁沙金介绍,其父丁武明出生于木匠世家,是榆中县远近闻名的“巧手匠”,所制作的北京天坛祈年殿微缩模型,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父亲的梦想是打造民间微缩古建筑博物馆。”丁沙金说,接过父亲手中的斧凿,两代人接续完成他们对中国古建筑的仰望和传承。

  此次“搬”到深圳文博会上的展品共计12件,其中最大、最有艺术价值的方属微缩比例为1:25的永昌钟鼓楼。

  “这是我父亲历史半年多完成的作品,已经有好多年了,不好拆卸,更不好打包,只能整件搬运,一路困难重重。”丁沙金介绍,为了给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甘肃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再多困难业也能克服。

  自深圳文博会开幕以来,甘肃主题馆吸引了无数游客纷纷进馆打卡,欣赏各类文创产品、感受陇原文化魅力。而大多游客,均会被微缩版的永昌钟鼓楼所折服,纷纷感叹技艺之精湛。

  丁沙金告诉记者,两天来,已有多家博物馆与他建立了联系,数十家研学机构与他对接,希望双方能达成合作共识。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游客都会驻足细细观赏微缩版永昌钟鼓楼,期间,丁沙金会详细介绍木质结构,并宣传甘肃文化。他说,“甘肃的文化,其底蕴之深厚,需要慢慢去品味,能在国际盛会上推介甘肃,是我的荣幸。”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深圳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