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临泽:以“和美”为笔 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2024-05-24 16:1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民脸上笑容洋溢……初夏时节,漫步临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生动呈现。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近年来,临泽县聚焦乡村振兴抓落实,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乡村蝶变展新颜

  干净平整的村道,白墙青瓦的新农居,宽敞整洁的休闲广场……说起村里的变化,蓼泉村村民李家友连连点赞:“村里的环境好了,生活也更加舒心了。”变化显而易见,感受真真切切。蓼泉村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依托生态避险搬迁项目,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对安置点文化广场、道路、水电、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增加建设景观小游园、口袋公园等,全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今年以来,临泽县加快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高质量打造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5个,争创省市级“和美乡村”3个,同步启动3个县级“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八改”工程,持续推进高质量“清洁村庄”建设,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成色,让传统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如今,一幢幢新民居、一个个文明村庄已成为临泽乡村新景观,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兴旺动力足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发力特色产业,才能夯实和美乡村“硬实力”。

  眼下,在平川镇贾家墩村西兰花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收割西兰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该镇头茬西兰花喜迎丰收。“我种了11亩大棚西兰花,一年能收三茬,现在第一茬已经开始收获了,错峰上市能够抢占先机,卖个好价钱。”种植户刘自新介绍说。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近年来,临泽县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三大产业带,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成蓼泉湾子等玉米制种“五化”基地5285亩,市场化竞争性配置玉米制种基地30.5万亩。新建智慧牧谷等肉牛养殖场区12个,建成高原夏菜、加工蔬菜千亩生产村23个,发展蔬菜15.7万亩。示范推广“光伏+戈壁设施农业”生产业态,生产食用菌1.34万吨。建成金张掖富锶白对虾、螃蟹等高端水产养殖基地5个,生产水产品100万公斤。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的开发,激活了农村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文明新风润心田

  和美乡村看“颜值”,更要看“内涵”,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

  “以前村里有红白事,家家户户都大摆宴席。现在一切从简,不大操大办。”谈到村规民约制定后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杨顺豹对此深有感触。“修订村规民约后,我们通过微信群、大喇叭等进行广泛宣传,现在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向前村党总支书记王正岳说。

  临泽县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扎实开展“治理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两项行动和“晒被子·比孝心”“敬比赛夸”“评花赛花”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时,积极推行“红黑榜”评选、积分评比等治理机制,鼓励群众通过“道德储蓄”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道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来进一步培养村民移风易俗的自觉性,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通讯员 李伟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