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肃网信: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助力质量强省建设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高考录取,更是与226439个甘肃高考学生家庭息息相关。公平、公正,让阳光与高考一路相伴,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每一位为高考服务的工作人员真诚的期盼。
近日,2024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委网信办等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指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如履薄冰、慎终如始的“赶考”心态,把“每一次”都当成“第一次”来做,以周密的组织、严格的举措,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考安全,确保高考改革平稳落地,确保首考安全有序。
为此,省委网信办结合自身实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此项工作,不断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为助力质量强省建设贡献网信力量。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威胁,省委网信办深刻认识当前网络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网络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前不久,在省委网信办的积极组织下,一场将网络安全法规知识送到百姓身边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有关网络安全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现场,通过宣讲、摆放宣传展板、发放资料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法规知识,同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与一切危害国家网络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一直以来,省委网信办积极策划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仅展示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重大成就,展示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新型产品以及示范应用,还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提升广大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不仅将网络安全知识带进校园,还同步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家庭等宣传普及活动,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着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力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网络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突出使命任务,结合主动创稳和“三抓三促”行动,确保维护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突出为民靠民,围绕网络安全宣传周重点议题和特色亮点,大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突出法治引领,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引导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突出安全办会,细化保障预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活动举办安全有序;突出融合发展,以创新思维统筹推进网络安全产学研融合发展,高质量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随着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时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焦虑,实施诈骗,甚至诱导考生考试作弊。在此,省委网信办提醒广大考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法守法,诚信参加考试,拒绝参与任何考试作弊行为,拒绝参与任何涉考违法犯罪活动。
一、组织高考作弊属严重违法 切勿以身试法
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殊不知,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零容忍”。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切勿以身试法。
二、替考非捷径而是“绝境” 切勿自食其果
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给孩子替考。结果人财两空,后果非常严重。
【提醒】家长帮助孩子作弊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到头来鸡飞蛋打一场空,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研究生刘某为了几万元的替考费,充当‘枪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充分认识替考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诚信考试,否则将自食其果。
三、携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切勿心存侥幸
现在智能手机使用已非常普遍,一些考生平时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手机作弊,却是打错了算盘,聪明反被聪明误。
【提醒】为防范和打击在国家教育考试中利用手机作弊行为,进一步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2022年,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部署各地教育、公安、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打击手机作弊”专项治理。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诚信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以免自毁前程。
四、认准官方标识了解权威信息 切勿听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便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
【提醒】2022年,教育部会同网信、公安部门并联合多家互联网企业,继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专项行动,以便广大考生和家长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权威机构高考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搜索查询高考相关信息时,请认准权威机构“官方”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五、夸大宣传虚假广告层出不穷 切勿信以为真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等等……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不但造成财产损失,还会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六、擦亮眼睛辨别网络诈骗 切勿上当受骗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广大考生及家长务必擦亮眼睛,明辨真假,谨防诈骗!
- 2024-05-17兰州市数据局获评国家级“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
- 2024-05-172024全国百家融媒重庆行|酉阳图集: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 2024-05-142024全国百家融媒重庆行丨“5G+AI”政企联手赋能城市治理 街道变得“耳聪目明”
- 2024-05-142024全国百家融媒重庆行丨探访天翼云重庆智算中心 体验“数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