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通渭:为农田穿上“环保衣”

2024-05-10 09:32 来源:甘肃日报

  时下,通渭县马营镇层层叠叠的梯田里,覆膜机正来回作业,一垄垄覆好的黑膜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据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黑膜会“消失”在地里。

  覆膜是通渭县应用多年的农业增产技术。因为增产效果明显,农用地膜深受农民欢迎,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近年来,通渭县覆膜面积保持在9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耕地面积近70%,地膜年使用数量达4500吨。

  “地膜毕竟是塑料,很难降解。”通渭县能源站站长崔文学说,农作物收获后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耕地质量;残膜绕犁,影响农机作业质量;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造成“视觉污染”。

  如何在保障粮食增产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今年,通渭县推广使用14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为农田穿上“环保衣”。

  马营镇华川村种植大户徐刚种植1000亩马铃薯,除了做对比实验的100亩用的是普通塑料黑膜外,其余用的都是全生物降解地膜。

  “今年县里按照三比一,即买三卷补助一卷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政策对我们种植大户进行奖补,我买了7吨多地膜,政府补助了2吨多。” 徐刚介绍说,虽然价格高了点,但可以节省人工或机械拾膜收膜成本,提高耕地质量。

  “地区、作物种类不一样,使用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也不一样,通渭使用的是90天进入降解期的地膜,进入降解期的表现首先是地膜开裂、变脆、有小破洞,然后旋耕到地里,第二年种植的时候就完全降解了。”生产厂家给村民们讲解地膜的性能、降解原理时说道,全生物降解地膜是由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的物质组成的塑料薄膜,该物质主要来源于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多糖类天然材料,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完全为自然界消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024年,通渭县推广使用50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和14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以马营镇为核心区,建立了4个万亩片区,36个千亩示范点,在全县逐步形成了1核2带4区36个示范推广模式。 (李苏敏)

  来源:通渭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