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旅游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林深处有了手机信号——四十多年“信息孤岛”成为历史

2024-05-08 17:2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马静

  “喂!能听见吗?我在多支坝上打电话呢!通了,通了!”看着手机屏幕上满格的信号,张忠的脸上写满了兴奋。

  这里是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支坝保护段的林区。春天的风吹过太子山的山林,难掩张忠喜悦的声音。从2013年到多支坝干护林员,到现在担任保护段段长,张忠终于在这片林区等到了手机信号。

  多支坝保护段处在太子山保护区甲滩保护站辖区,是由太子山主峰公太子山延伸出的一系列沟壑组成。管护面积11.2万亩,区内植被以天然林为主,太子山北麓有冷杉、高山柏等原生林,还有林麝、梅花鹿等珍稀兽类和金雕、高山兀鹫、蓝马鸡、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多支坝保护段辖区植被群落、野生动物复杂多样,具有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典型特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支祥介绍,这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碳释氧、维护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生态贡献。

  为保护好这片绿色,管护中心持续不断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多支坝保护段职工生活、办公条件。从帐篷到活动板房,再到现在院落齐整、设备齐全的办公场所,护林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保护段的每一位员工——由于辖区山大沟深,地形阻隔信号传输,单独建设信号基站投入大,保护段内手机没有信号。

  “20多公里的山路,感觉像分隔了两个世界,用时髦点的话说,我们这里就是‘信息孤岛’。”尹国英是太子山的“林二代”,每次上班进入林区就与家里断了联系,2018年11月,家里老人病危,他的父亲骑着摩托专程来保护段找他,才让尹国英赶回去见上老人最后一面。

  站里开会,要专人骑车到保护段通知;家里有事,也要专门找人捎信带话,护林员们隔几天就要骑车翻山越岭,跑到信号覆盖区报平安……40多年来,一代代的多支坝保护段护林员苦不堪言。

  2018年开始,太子山管护中心为各基层保护段配备了“林务通”智能巡护终端,要求每位护林员每月巡护时间不少于18天,但巡护终端上传巡护记录需要网络支持,保护段护林员每次巡护完,就得骑摩托车跑到距离保护段3公里远的地方“蹭网”上传巡护数据。

  多支坝保护段无手机信号覆盖问题,一直是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去年,保护区党委把“接通多支坝手机信号”列为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重点解决的民生实事问题之一,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多次赴中国移动临夏分公司汇报衔接,得到中国移动临夏分公司的理解和支持。

  前不久,移动公司技术团队在多支坝辖区搭设起直放站,实现信号中继传输,中国移动通讯信号覆盖辖区区域半径达1.5公里。终于,多支坝保护段彻底结束了辖区无手机信号的历史,护林员们能在自己的辖区内正常使用手机了。

  “随着多支坝移动信号的接通,我们保护区下属8个保护站42个保护段都基本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通讯信号通‘四通’,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同步并轨发展。”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黄晨翔介绍。

  “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解决民生实事,补齐管护短板,不断凝聚管护中心全体上下齐心协力护资源、担当作为筑屏障的合力。”黄晨翔说,今后,管护中心将继续解决基层一线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一线职工创造更好的办公生活条件,让大家一心一意为建设美丽甘肃作出更大的生态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