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篇“大文章” 勇拓金融服务“新蓝海”——甘肃银行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甘肃银行服务的金川集团,员工在车间进行作业。
甘肃银行天水分行员工为商户免费提供纸巾,公益助力麻辣烫产业。
甘肃银行ECC总控中心。
甘肃银行支持的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
甘肃银行城关支行营业室理财经理为老年客户普及防假币知识。
甘银轩 万秀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到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由“做好”到“大力发展”,突出了五篇“大文章”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甘肃银行始终牢牢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发展、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强化使命担当,主动融入陇原经济发展大局,围绕金融服务“五大新赛道”,全力以赴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
创新创优 打造科技金融强磁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甘肃银行紧盯全省强科技行动,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挖掘科技型企业需求,找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点,不断突破金融科技发展瓶颈,持续推进金融场景开发,使金融科技成为加快业务拓展、提升管理效能、增强竞争优势的有力抓手,促进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助力科技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融资支持。为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甘肃银行通过研发特色信贷产品、设立专营机构以及提供小微科创企业支持等,不断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抵押物少、无形资产占比高的特点,甘肃银行率先探索以知识产权质押为主的融资模式,成功推出“惠知贷”和“科技贷”等产品;为提升企业获贷率,甘肃银行与兰白试验区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科技基金增信贷”,形成一套灵活有效的产品组合,支持科创企业更好地专注于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此外,该行还积极支持产业园区、科创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园区内的招商引资企业和财源培植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科技产业全面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成立科技支行,提升服务水平。为全方位提升科技企业服务水平,甘肃银行专门成立了科技支行,从经营主题、业务流程、服务理念到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分项落实、特色提升。为进一步与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及省科投集团等产业集团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关系,科技支行设立了针对性金融服务专柜,确保第一时间对接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科技类企业发放贷款近300亿元。
减碳增绿 打造绿色金融示范行
近年来,甘肃银行聚焦“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高效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循环农业等绿色项目建设,逐步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占比,助推全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整体布局,优化管理架构。完善的组织结构是业务经营的基础。为发展绿色金融,甘肃银行总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制定《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绿色信贷政策》等制度办法,设定年度目标,建立总分支行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将绿色信贷紧密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完善执行标准。同时,分支行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以总行公司业务部为牵头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并归口管理绿色信贷各项工作,依靠专业化运作、垂直化管理,形成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有力支撑了绿色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根据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工作要求,甘肃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了绿色贷款业务的全流程标识和记录。为助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发展,2020年11月,甘肃银行便在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设立绿色支行,为新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机制保障,完善审批流程。严格鲜明的政策体制是金融顺畅通达的保障。甘肃银行严格对照中国人民银行和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行业授信政策指引。同时,该行持续强化绿色金融考核激励机制,将绿色贷款指标纳入年度KPI考核,按照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原则,近3年下达绿色贷款指标100亿元,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聚焦产业,加强信贷投放。围绕全省绿色产业发展,甘肃银行不断优化绿色金融信贷结构,通过项目融资、参与银团、专项搭桥、流动补充等方式,积极支持河西走廊和陇东南区域新能源重点开发区建设,有效助力全省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在新能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进行专项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甘肃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82亿元。
强本强基 争当普惠金融排头兵
普惠金融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甘肃银行坚守普惠金融主体定位,积极践行省属国有银行政治责任,将服务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特殊群体作为金融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式,不断厚植普惠金融发展土壤,焕发普惠金融发展活力,聚力聚势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普惠金融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当好服务小微“特种兵”。小微强,则实体兴、经济稳。甘肃银行务实担当、主动作为,坚持深耕小微、提速小微、创新小微,顺应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态势,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长尾市场主体下沉,扩大信贷投放,为小微经营主体注入发展新动能。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甘肃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从103.48亿元增长至124.43亿元,客户数从8122户增长至15546户。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甘肃银行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线上贷款、信用贷款多样化布局,加速小微贷款业务线上化、便捷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数字普惠转型升级。2021年,该行上线“小微e贷”产品。作为一款主动授信智能决策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目前已为超过2.3万户小微客户提供超60亿元的授信支持,大幅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
做好返贫监测“勤务员”。甘肃银行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作为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有劳动能力、有金融需求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及时开展金融帮扶,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补齐特殊群体及人口稀少地区的金融服务短板。截至目前,该行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余额达2463.7万元。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甘肃银行确定“三大目标”、提出“三个聚焦”,实施涉农贷款“千亿工程”,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系列产品,建立“一县一策”“一行一品”特色化经营模式。此外,该行不断加强对妇女、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人员、新市民等群体就业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创业担保贷余额达3.79亿元,新市民贷余额14.35亿元。
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甘肃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积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政策落实以来,甘肃银行利用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累计为13602户企业及个人减免返还利息2623.8万元。此外,该行积极优化普惠类贷款定价策略,科学合理制定利率调整计划,对存量高利率产品进行批量降价调整,并优化小微条线定价策略,确保新发放小微贷款的利率定价稳中有降,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护老适老 下好养老金融“先手棋”
近年来,甘肃银行聚焦多样化养老需求,不断推进实践创新,持续强化养老金融要素保障,积极培育潜力产业,助力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环境,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坚持长期支持,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为给老年人提供稳定、长期的金融支持,针对中老年客群金融知识相对薄弱、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甘肃银行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断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金融养老政策,研发更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养老理财产品,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以稳健的收益吸引老年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让“银发族”安度晚年,切实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眼服务细节,暖心守护“夕阳红”。为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甘肃银行暖心开发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手机银行“颐年版”,不断细化适老化服务整体流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程度。针对业务高峰时段,甘肃银行各营业网点坚持灵活安排人员和弹性增设老年服务窗口,减少客户业务办理时间。同时,通过提供饮用热水、图书阅读等,设立惠民小站及便民服务区,打造“适老、便老”金融服务,努力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便利化水平。此外,甘肃银行还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延伸服务半径,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上门服务,解其燃眉之急,切实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警惕金融风险,守好养老“钱袋子”。为增强老年群体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切实帮助他们守好“钱袋子”,甘肃银行通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主动送教上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们讲解防范电信诈骗妙招、普及金融消费者权益等知识。
融智融资 走出数字金融新路子
近年来,甘肃银行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智慧银行建设,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多点开花,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奋力书写数字金融新答卷。
构建“新基建”,赋能新发展。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是承载金融业务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石,是关乎金融安全、金融创新、金融活力的关键设施和战略资源。为提升金融服务的“软”实力,甘肃银行把升级目标指向自身金融科技水平的“硬”实力上,围绕数据治理工程、大数据应用体系等方面建设金融“新基建”工程。该行不断完善数据平台建设,优化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数据存储加工服务能力、数据管控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持续升级以“镇海”大数据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共享共联,按下了数字化转型的“快捷键”。
依托“新阵地”,拓展新服务。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用户提供“菜单式”“全天候”金融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可得性、便利性,是甘肃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出发点。为此,甘肃银行打造“线上第二银行”,构建起涵盖电子银行、短信平台、支付平台、电商平台、场景平台几大板块在内的线上业务版图,完成智慧机具在所有营业网点全覆盖,提升集约化运营及风控能力。依托“科技创新+场景服务”电商服务平台,该行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链接外部流量平台,完成48家县域特色馆建设,并组织开展专场活动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银行通过手机银行6.0版本,实现了线下产品向线上转接,建设完成集支付、理财、商城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甘肃银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达395.2万户。
借助新模式,阻断新风险。风控是银行的“生命线”。数字金融技术通过提供更准确和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为此,一方面,甘肃银行依托“外部+内部”数据相结合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灵活的风控模型、规则、策略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将风险管理与账户全生命周期、全渠道的安全交易服务相结合,把风险管控贯穿于渠道、场景、产品、业务及客户服务的全流程,实现服务、开发、管理的高效协同;另一方面,甘肃银行建设了互联网反欺诈平台、运营风险监测系统等,通过接入电子渠道、银联、网联等全量交易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全流程、全场景的风险实时监控和流程控制。同时,引入银联银行卡发卡风险监测(URM)模型,准确实时侦测高风险特征银行卡跨行交易。
锚定目标不放松,奋楫扬帆勇向前。甘肃银行将以实施“四强”行动为牵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奋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 2024-04-17改良盐碱荒滩 唤醒沉睡土地——甘肃省探索盐碱地治理四大技术模式
- 2024-04-17谱写自然资源工作新篇章
- 2024-04-17陇西绘好“春耕图” 产业添活力
- 2024-04-17泾川护园强果壮大苹果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