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甘快看】“三元双向” 富民一方“最优解”

2024-04-16 20:53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编者按:

  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曾被贴上“老少边穷”的标签。

  2022年,庆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过千亿,达到1022.26亿元,成为甘肃除省会兰州外的首个千亿级市州;2023年,庆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37亿元、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好于全省,甘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稳固。

  当下的庆阳,作为甘肃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中“陇东南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已被视为是省会兰州、区域中心城市酒泉及天水之外的甘肃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近年来,庆阳市聚焦油煤气、风光电等资源优势,抢抓“四大国家战略”叠加政策机遇,在服务“国之大者”中展现了第三极突进的强劲势头:一批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上马、落地开工,能源化工、数字经济、“三元双向”循环农业蓬勃发展、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图”正在变成“实景图”。

  即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庆阳:第三极突进”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探寻革命老区庆阳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密码。

  央广网兰州4月16日消息(记者邸文炯)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庆阳市种植业、养殖业,以及苹果特色产业已具规模。其中,全市建成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带42个;“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61.67万头、529.22万只、138.48万头、6223.15万只,畜禽养殖规模率达到63.5%;全国最大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建成,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基于农业经济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庆阳农业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种植业产生的大量秸秆、苹果枝条、以及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如何处理?在此之上延续思考,以工业思维做农业,产业间能否耦合并产生化学反应,让产业富民产生更大能量?

  庆阳市宁县苹果采摘场景(央广网发 庆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1年,庆阳市推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所谓“三元”,即种植业、养殖业、菌业;所谓“双向”,简单地讲,就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菌业为资源循环的关键环节,让种养菌三个产业相互支撑,废弃物资源相互转化利用、吃干榨尽,形成一个双向闭环的循环圈。

  2023年,庆阳市生产食用菌菌棒5965万棒,食用菌产量达到1.52万吨,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成势。“三元双向”,已被视为庆阳富民一方的“最优解”。

  “八虎”竞庆阳

  “每年6月至9月,全国香菇主产区河南省因气温过高停产香菇,市场缺货,而我们庆阳本地合作社生产的香菇正好弥补了市场空缺,可以卖到10元每斤的价格。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采摘4000斤左右,年均经济效益能达到90多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可达40多万元。”庆阳鹏宇食用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超鹏说。

  目前,以香菇和黑木耳为主,双孢菇、平菇、羊肚菌等品种为辅,庆阳市已形成西峰区、华池县、庆城县、合水县主产黑木耳、香菇等木腐菌,宁县、镇原县、正宁县主产双孢菇、平菇等草腐菌的发展格局。

  看过往成绩单、观未来路线图,一个“竞”字跃然纸上。

  “目前,庆阳8县区均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拼项目招引、拼上量提质、拼科技落地……形成了一种‘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其中,华池县的菌菇产量‘领跑’庆阳8县区,西峰区、合水县、庆城县作为第二方阵紧跟其后,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及环县正‘奋起逆袭’。”庆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杨有为介绍。

  玉木耳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

  2023年,华池县食用菌产量6060吨,产量占庆阳全市食用菌产业的43%,产值达1.1亿元。

  2021年10月,华池县引进天津津华绿源、山东金谷珍棒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入驻,并配套建成菌棒生产车间、保鲜库、菌种研发中心、菌菇实验中心、专家工作站等。

  华池县蔬菜办主任李晓莉介绍,华池县食用菌产业能在全市“拔得头筹”,是因为其处于子午岭林缘地带,气候更加冷凉,海拔也更高,是野生真菌自然生长的理想环境。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夏季气温凉爽,温差大,与南方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形成季节反差,反季节生产的潜力很大。

  据了解,2024年,华池县要在食用菌“延链条、强科技、创品牌”上发力——在延链条方面,将发展应用液体菌种,全力解决菌种“芯片”问题;在强科技方面,建设集约化智能化养菌设施1座,同时,对现有老旧菌棒生产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在创品牌方面,计划打造以华池“菌”元素的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完成食用菌绿色认证1个。2024年,华池县力争食用菌产量达到1.0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19亿元。

  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菌菇产量均迈过千吨,位于8县区中游位置。如何追赶第一方阵,成为了“中游选手”们的抢答题。

  据介绍,西峰区通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已见雏形,但受土地政策因素制约,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仍然小且分散,规模化、集约化效应不足,产业附加值不高。

  2024年,西峰区将致力于完成生物菌棒加工厂二期扩容,加快华蕈农业130座数智化香菇生产大棚建设和司官寨村170座标准化香菇生产大棚建设,力争全区年食用菌产量达到5400吨以上,产值突破1亿元。

  受食用菌生产主体规模小、没有菌种研发企业和菌杂处理主体等因素的制约,此前第三方阵的菌菇产业发展相对较弱。2024年,以后发先至、弯道超车为目标,通过策略调整,第三方阵竞相发展、逆袭赶超的势头不容小觑。

  以环县为例,2024年,环县将全力推进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环县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该产业园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建成智能立体现代化农业食用菌生产工厂1处、鸡枞菌智慧方舱90套(间)、秀珍菇智慧方舱162套(间),配套建设菌包培育车间、干料仓库、锅炉房等设施。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食用菌6500吨,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村干部正在观察司官寨村食用菌基地菌棒出菇情况(央广网发 毛娜娜 摄)

  富民初心花式落地

  今年春节前,西峰区后官寨镇司官寨村的村民迎来了一件“喜事”——司官寨村2023年食用菌产业分红大会召开,82户368名合作社成员喜分红利73.6万元。

  “我们利用‘三端三管’(企业管前端、群众管中端、集体管末端)发展菌业,简单来说就是菌种研发、菌棒加工由企业负责,菌棚搭建、菌菇生产由群众负责,产品销售、废旧处理由合作社负责。2023年生产香菇83万棒,实现年销售收入900多万元,净利润超300万元。”司官寨村党总支书记高虎介绍,司官寨村按照市、区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要求,趁着产权制度改革东风,使“散兵游勇”式的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筹资18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92亩的食用菌(香菇)产业示范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引领群众抱团发展食用菌产业。

  西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王宝军介绍,除了后官寨镇司官寨村的“三端三管”模式外,目前,通过政府建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农户返租种植的方式,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内的35座教学示范大棚已被周边农户租赁种植木耳。这种方式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户主动了解、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更好地融入到“三元双向”的发展当中。

  工人正在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采摘双孢菇(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位于宁县焦村镇的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总投资12亿元,目前建成了3条生产线的36座爱尔兰大棚,其中12座大棚已投入生产,年产有机双孢菇7.7万吨。

  “企业投资建棚,焦村镇的村民也可以选择来公司务工,36座爱尔兰大棚全部投产后可以实现3000人稳定就业。此外,村集体自己建设好的大棚也可以委托给公司经营。”甘农蘑力(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亮说。

  焦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王永杰说,“由于农户自行建棚成本过高,今年焦村镇长官村、任村利用村集体奖补资金分别启动建设12座爱尔兰大棚,大棚建成后交由龙头企业进行管理,最终进行村集体分红获益,预计年分红收入在5万元以上。”

  姚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每年可消化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14万吨,鸡粪便10吨,这些“废料”可以制作食用菌基料28万吨。其中,14万吨基料公司自己消化,剩下的14万吨基料,会以低于市场价出售、蘑菇换基料、麦草换基料等多种方式提供给参与产业链蘑菇种植的农户或村集体。姚亮解释说:“让农户能够使用更好的基料种植,本质上也是带动产业发展,共同致富的一种方式。”

  工人正在摆放菌袋(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政策矩阵强基固本

  深挖优势、盘活资源,是庆阳市“三元双向”快速发展的基础,而全域规划、立体施策是加快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推手”。

  早在2021年,庆阳市积极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格局,整市打造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县区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一区多园”循环农业发展平台,推动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实现市域大循环。

  “庆阳市自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以来,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但几乎所有生产用的菌种都是采购自外地,外源菌种经过冷藏运输后会出现退化和菌龄老化的问题,我们成立研发机构可以自主研发培育适合当地栽培的好菌种和新品种。”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高级讲师张玮说。

  张玮介绍,2023年,西峰区后官寨镇司官寨村食用菌基地完成了自主研发培育液体菌种的首次接种。此次接种,是该基地菌种种源由固体转为液体、外源转为自给的迭代性实验。2024年,西峰区将组建一支国家省市食用菌体系专家团队,更好地协助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

  西峰区在食用菌产业的科技研发并非个例。在科技扶持方面,截至目前,庆阳市建办食用菌科技示范乡镇4个、科技示范点15个,通过组建食用菌研学小组、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培育、强化技术人员下沉服务,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合水县计划每年各培训菇农500人(次)以上,镇原县、宁县、正宁县、环县计划每年各培训菇农300人(次)以上,以点带面引领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

  在奖补政策方面,2023年,庆阳市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财政支农整合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对经营主体在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等方面给予补助,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2024年,庆阳市将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以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格局为抓手,按照“全市一盘棋,一县一特色”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补齐菌种研发、科技支撑、联农带农和抱团发展等环节短板弱项,突出产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增收效益,强化政策、机制和科技保障,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庆阳市将谋划储备一批“三元双向”循环农业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涉农资金、有效衔接资金等,用于支持“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同时,持续落实1亿元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政策,优化贷款方式,简化操作流程,扩大贷款规模,做到有资金需求的经营主体应贴尽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