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甘肃民勤:以水促肥以肥调水 助农增收添“薯”光

2024-04-11 0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民勤县南湖镇麻莲井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大型农机具正来回犁铧耕作。马爱彬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9日电 (马爱彬)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与高效发展,探索出了北方荒漠绿洲区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绿色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近日,民勤县南湖镇麻莲井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多台大型农机具正忙着播种土豆。伴随着机械“突突突”前进的声音,装载肥料和马铃薯种子的一体化播种机快速完成了一套施肥、播种的农业生产流水线种植作业。随着种植工作的推进,一幅勃勃生机的春播图跃然眼前,这标志着该镇3万余亩土豆正式开播。

  “为解决马铃薯生产中春旱胁迫的问题,我们通过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实现水肥耦合,以水促肥、以肥调水,既能够保证马铃薯各个生长时期对水分和肥力的需求,同时也具备节水、节肥和节约人力的特点。”南湖镇人大主席杨睿介绍说,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可使水肥两大生产要素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了马铃薯种植专业化、高效化和示范化,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同样,在昌宁镇铧尖村高标准农田马铃薯集中连片种植现场,地块整齐划一、机耕道宽阔平坦、田埂错落有致。村民马兴民娴熟地驾驶着马铃薯多功能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犁铧耕作,播种致富“摇钱薯”。但与往年不同,今年马兴民将土地流转给了村里引进的龙头企业,自己又应聘为企业职工,成为既领工资又收土地租金的农民。

  “我们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合理、有序、规模地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引企入村,引户入企,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土地流转合作关系,有效结为利益共同体,用好、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存量土地集约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把土地合作经营收益留在了农民手中。”昌宁镇镇长田俊年说。

  地跨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的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寒夏暑、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以绿洲灌漠土、沙质土为主,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度大,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

  近年来,民勤县立足全县干旱缺水实际,充分利用自然和区位双重优势,聚焦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升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挖旱地潜力,构建现代化良种繁育体系,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持续扩增专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稳步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打造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力促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

  同时,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组织方式,持续强化主体培育、示范带动和利益联结,以“整镇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打造”为原则,冲破村组界线,联合组团发展,以灌区、流域或园区为单元,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实现马铃薯脱毒良种统一、水肥一体种植和北斗定位、精准导航、全程机械化作业,走上“村内有产业、集体能带动、村民能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马铃薯是极限节水作物,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粮菜饲兼用,具有较大的加工和高附加值潜力。”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说,民勤县将继续聚目标、理思路、明方向、谋举措,推进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进程,以马铃薯全产业链为支撑, 构建育繁推、储加销为一体的产业模式,形成农业与生态环境循环共生、和谐互惠的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新局面,实现荒漠戈壁变绿洲肥田。

  今年,民勤县马铃薯计划种植面积达7.36万亩,扶持各类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5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绽放出新“薯”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