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文化旅游

2024粤港澳大湾区敦煌莫高窟大型数字展将于9月22日在深圳举办

2024-04-10 08:52 来源:读特客户端

  原标题:2024粤港澳大湾区敦煌莫高窟大型数字展将于9月22日在深圳举办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当丝路上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来到南海之滨、创新之城,将焕发怎样的绚丽多彩?4月9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敦煌莫高窟大型数字展发布仪式在五洲宾馆举行。活动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主办,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和京湾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敦煌和大湾区的文化交流融合,用数字化的方式讲述千年文明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看敦煌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感受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成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更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明珠”。敦煌研究院是国家文物局首批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设在这里。未来,敦煌研究院将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发布仪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表示,敦煌莫高窟以其多元的、世界的、超越时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享誉世界,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讲好敦煌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敦煌研究院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敦煌研究院多年来坚持采用科技手段保护敦煌石窟,通过科技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展示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次展览的展品完整保存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信息,让观众近距离品味原汁原味敦煌艺术的同时,感受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进一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苏伯民说。

  据悉,《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大型数字展将于9月22日-11月22日期间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届时,活动将通过现代数字科技复制技术,带来上百幅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从西夏水月观音、中国壁画史上唯一一幅千手观音,到四个实体数字化洞窟,展览将真实地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为大湾区观众呈现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本次展览为公益展览,届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据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理事长王海介绍,本次展览将展示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敦煌莫高窟文明,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中进一步得到推广。作为展览配套活动,《中国地方戏剧与莫高窟的连接》也将同期进行,活动将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绎敦煌莫高窟,用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唱响中华文明。

  在发布仪式现场,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许水树,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陆潮基作为海外重要嘉宾,通过线上方式为活动送来祝福。山东鑫泰水处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整,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发表了《敦煌文化及其历史价值》主题演讲,为现场观众详细阐述了敦煌文化及其历史价值。

  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主任赖润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管辖的专项基金,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将进一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吴井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丁时照,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理事长王海等嘉宾出席当天活动。

  相关新闻:专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科技赋能留住敦煌文化千年神韵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记者 杨浩翰

  敦煌,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是中西交往的历史见证。在这里,透过历史痕迹,千年前中西方贸易繁忙的景象、不同文化交流的热闹仿佛就在眼前。如何保护、修复、传承这份独一无二的文明瑰宝是几代“敦煌守护人”的毕生课题。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成立80周年,在院长苏伯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敦煌莫高窟大型数字展从深圳出发,是敦煌美学与世界连接的重要一步,更是丝路文化与大湾区文化相互碰撞,让文明光芒在新时代传承中熠熠生辉的生动实践。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用科技让文物走出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成立于1944年,负责管理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和庆阳北石窟寺。上世纪80年代末,该研究院在国内文物界最早开始数字化探索,如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在数字采集、图像拼接、色彩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现了高精度、高清晰、高仿真采集敦煌壁画信息,还原不同时期的壁画色彩。

  敦煌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成为世界上现存绵延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莫高窟石窟数量众多、大小不一,且大多数石窟墙面凹凸不平,给数字化采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苏伯明对记者说,经过30多年的探索,目前,敦煌研究院拥有了一大批化学、地质、土木工程、物理、生物、环境等多学科的文物保护人才,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文物保护团队。这支队伍不仅负责壁画、彩塑和遗址保护,还率先在国内文物界开启了探索数字化技术储存和保护敦煌壁画信息之路。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已采集了近300个洞窟的高精度数据。

  数字化技术不仅应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中,还表现在文物展示上,在永久保存敦煌文化信息的同时,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艺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和其他一些手段让壁画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复原,把壁画重新绘制完整。”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正式上线,面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10个朝代的高清壁画图像和详细解说。截至2022年,来自几十个国家的1700多万人次访问过“数字敦煌”网站。“数字化让文物走出博物馆,抵达世界各个角落,激发了人们要去现场看一看实物的想法。”苏伯民说。

  用交流弘扬丝路精神

  当丝路文化遇到创新之都,将产生怎样的火花?在敦煌研究院成立80周年之际,敦煌文化带着千年瑰丽远道而来,向世界唱响中国文明。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节点,记载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明演变,形成了和平交流、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国际科创中心,更是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支撑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此次来到深圳,就是想让大湾区观众实地感受敦煌壁画的精美,弘扬丝路精神,促进各国和各领域往来,形成文化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世界发展和繁荣,展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苏伯民表示。

  除了保护和修复敦煌文化外,敦煌研究院还成立了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针对出土的唐宋文献,成立了文献研究所。在学术阵地发展方面,研究院出版了《敦煌研究》,该杂志是世界上发表敦煌学研究成果最多,也是最权威的专业期刊。在弘扬敦煌文化方面,研究院组建了一支讲解员队伍,在莫高窟、麦积山、北门寺北石窟等经景点,为游客提供详实的讲解。“我们在兰州还有艺术馆,其中布置了非常精美的图案,成为游客学习和领略中华文化的网红打卡地。”苏伯民说。

  敦煌研究院的未来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在苏伯民看来,推动敦煌学不断应用和通过科技攻关和科学管理模式持续保护敦煌文化,二者缺一不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