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两牛齐抓”兴产业 乡村振兴有“犇”头
灵台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传统,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方向,坚持肉牛、奶牛齐抓,持续走“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同步推进的路子,着力建基地、强龙头、育良种、扩规模、延链条、聚集群,聚力抓要素、强保障、优服务、促发展,全县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链条延伸、效益凸显的良好态势。
优化布局建机制促带动
紧盯产业实际,科学谋篇布局,强化政策支撑,全力推动北部塬区、溪河片区、黑河川区三个养牛示范带建设,引培牛产业链链主企业4家,新建万头全群高产奶牛牧场、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各1处,充分利用闲置老庄基、村庄边角地等规划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区85处,规模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抓建万头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1个、千头养牛专业村30个,发展百头以上新型经营主体34户,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3204户,群体发展规模不断扩张。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持续优化完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户繁场育、股份合作、订单养殖等方式开展联合经营,牛产业实现了抱团发展格局。止2023年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3.87万头,出栏6.07万头,牛产业产值22.4亿元。
循环发展提质效促增收
坚持走“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种供养、农牧互促”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行“饲草玉米—肉牛(奶牛)养殖—有机肥还田—苹果蔬菜种植”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扶持建成秸秆收贮加工中心6处,配发饲草收贮加工设备357台套,年种植粮饲兼用玉米8万多亩,年均加工全株青贮饲草16万吨、农作物秸秆饲草40多万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既保障了饲草充分供应,又减少了农作物秸秆废弃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为重点,督促加大粪污处理设施配备,强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万吨有机肥生产线3条,通过有机肥还田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全县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逐步实现了“草—畜—肥”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
项目引领赋动能延链条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牛产业链条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紧盯投资导向,抢抓发展机遇,采取就地培育和招商引资双向发力,建立项目储备库,制定抓建计划,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包抓责任,培育了康庄牧业、绿源红牛、盛丰农牧、百誉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中心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了牛产业发展。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签约与落地齐抓、政策与服务协调,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先后引进伊利集团、昊康牧业等养殖业龙头企业,建成平凉优然牧业万头全群高产奶牛牧场和灵台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在群众就近就便务工、饲草料种植、奶牛肉牛养殖等方面为群众开辟了增收新途径。优然牧业高产奶牛牧场充分利用牛舍棚顶资源,率先实施了牧光互补项目,创建了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为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强劲动能。
服务保障夯基础保安全
统筹推进组织、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建立并推行牛产业链“六个一”工作机制,围绕支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养殖场区建设、大户养殖、场户联动、肉牛育肥销售、科学饲喂、品牌建设、示范创建、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牛产业扶持措施和指导性文件,精准落实各类扶持政策,优化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深入推行领导包乡镇,技术人员包场、包户的“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加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主动上门服务指导,扎实开展政策宣传、科技推广、技术服务、疫病防控、监督监管等工作,持续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有力保障了以牛产业为主的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通讯员 徐娜 图/文
- 2024-04-07民勤:藏粮于地“高标准”乡村振兴筑“耕”基
- 2024-04-02西和: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2024-04-01成县:乡村美 产业兴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4-04-01庄浪:实施老旧果园改造 蓄势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