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和美乡村 ——武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2024-03-27 08:51 来源:武威日报

  聚焦年度目标任务,巩固成果“清单化”;聚焦优势产业培育,做大做强“三条链”;聚焦羊产业发展,不断擦亮“金招牌”;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帮扶政策“不漏户”;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促农增收“发展力”;聚焦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帮助群众实现“安居梦”……

  在武威,一支支乡村振兴工作队接力出发,一个个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一项项乡村建设规划先后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生机盎然,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武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2023年以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底线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这个中心任务,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成果,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防止出现返贫和致贫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武威市通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古浪县西靖镇康乐新村,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与村民杨占财亲切交谈着。87岁的杨占财眼睛患有残疾,且与老伴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力。镇村干部在常态化走访中,发现他家可能存在返贫风险。镇、村两级立即安排专人负责,主动将杨占财家纳入监测范围,帮助申报和积极落实相关补助,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第一道防线。让脱贫群众稳增收,过上好日子。一年来,武威市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32名市级领导定点联系4个县区、包抓29个乡镇91个村;11位市级领导、4个县区和27个市直部门向市委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责任压力。

  树立底线思维、动态监测帮扶,不仅让武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科学精准,也让群众反馈和基层干部核实信息更加快捷有效。武威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推广落实甘肃省“一键报贫”机制,充分利用干部走访、农户申请、部门筛查、数据比对、社会监督等渠道,突出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收入不增反降、易地搬迁、受灾脱贫人口等“四类”重点人群动态监测,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609户2350人。

  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与专项排查,精准识别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实事求是消除风险。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因户因人落实产业、就业、医疗、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8项。积极开展防返贫保险,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出现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给予救助,切实兜牢防返贫底线。按照风险“七不消”要求,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对帮扶成效明显、风险已消除的监测对象,解除预警并持续跟踪监测;对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依然存在风险的,及时调整帮扶计划,对症下药继续帮扶,直至风险彻底消除。

  同时,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脱贫成果巩固,逐条逐项梳理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制定“三本台账+五张清单”,细化量化县区重点任务,乡镇重点任务,村级重点任务,户内重点任务,东西部协作重点任务,将年度目标任务横向分解到行业部门,纵向分解到县乡村,实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全周期跟踪。由县区党委政府牵头抓总,调度推动。市县行业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政策落实;镇村干部对照落实、务求实效,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行业部门密切协作的强大合力。

  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

  走进古浪县西靖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西靖肉牛养殖基地,一座座宽敞整齐的露天牛舍映入眼帘,牛舍内上千只膘肥体壮的肉牛神态悠闲。西靖镇肉牛产业在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高速通道的同时,也成为了贫困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致富法宝。

  项目抓产业、产业促振兴。一年来,武威市抓牢抓实产业就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根本举措,落实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牢牢把握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做足“土特产”大文章,引领带动“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全力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坚持用“工”字诀念好“农”字经,切实做好产业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组建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源动力。“去年,我们村完成特色产业种植藜麦1850亩、牧草600亩、食用菌种植180万袋、建成养殖暖棚193座,通过种植和务工等,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党总支书记吴万亨说。

  “红火”一词,道出了藜香村人共同的感受。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新发展,藜香村并非个例。武威市有序推进古浪牛羊产业园认定为省级产业园,凉州区国家级奶业产业园和凉州区生猪、民勤县肉羊、天祝县藜麦及食用菌产业园3个省级产业园创建工作,园区聚集效应愈发显现。同时,强化“甘味”农产品认证,“陇上兄弟”“一年一穗”等7个企业商标入选2023年“甘味”精品品牌创建名单,“凉州皇台”“苏武小镇”等9个企业商标品牌新入选“甘味”品牌目录。成功举办“甘味”民勤蜜瓜首发仪式,民勤蜜瓜全网热销。深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新认证“三品一标”27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动态使用达到331个。

  红艳艳的玲珑西红柿,鲜嫩的韭菜……走进清水镇王盛寨村集体经济温室大棚,番茄滕蔓上挂满成串的果子,红红绿绿的番茄煞是惹人喜爱。大棚里,来回穿梭的新农人,像花丛中的蜜蜂一样忙碌着。

  去年以来,武威市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促农增收“发展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加强调度部署,加大资金扶持,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村一策”制定增收计划,不断增强村集体增收能力。积极探索推广“资产经营型”“资金投入型”“土地运营型”“产业带动型”等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提速、双增效。

  村庄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

  行走在武威大地的各个村落,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以来,武威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目标,以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坐在家门前拉着家常,不时地开怀大笑;老人们围着桌子下棋,悠闲自在……走进凉州区和平镇牌楼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组巷道整洁平坦,院墙外落叶橙黄,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农庄图景。

  “现在房前屋后都干净了,道路也平整畅通了,我们没事就喜欢坐在门前说说话。”

  “你看现在的村里,环境好了,有广场也有小游园。”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村里的大变化。

  和美乡村建设,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走进凉州区清水镇王锐村,农家小院幽静雅致,庭院窗明几净,一条条沥青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广场上群众笑声连连。

  “以前村上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新修了道路,粉刷了墙面,我们跟住在城市里没有区别,生活得很舒服。”王锐村村民王菊英感慨地说。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前不久武威市印发“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借鉴、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一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发展理念深刻变革,乡村环境深刻重塑。昔日灰头土脸的“小村庄”变为今天整洁宜居的“美丽村”,在武威比比皆是。武威市通过规划引领,准确把握村庄分类标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815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着眼高质量“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建设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1个、示范镇3个、示范村107个。(记者 王瑾  魏晓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