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从“牛倌”的喜事看全乡的“牛事”
“这已经是这个月产的第四头小牛犊了!”新春伊始,华亭市神峪乡宏鑫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小军就喜事连连。
“接连喜添四头小牛犊,让我对新年养牛致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孙小军脸上挂面笑容,“国家扶持牛产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我养牛的信心也一年比一年大。”
近年来,神峪乡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立足群众有养牛传统基础条件,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深入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牛产业”让群众过上了“牛日子”。
好政策激活发展动能
红牛产业链一直是神峪乡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多年来神峪乡始终坚持以政策引领为导向,紧抓产业发展机遇,持续推动强链延链补链、提标提质提效,建成千头养牛示范村1个,标准化养殖合作社2个,培育20头以上养殖大户62户。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家里老人闲不下,养了几头牛,后来村上开会,给我们讲解了发展产业的相关补贴政策,借着这个机会我就多买了几头,感觉养牛还是能挣钱,我也就回家专门养起了牛……”说起养牛给自己带来的甜头,袁庄村养殖户李志强说,现如今,他的牛存栏已达36头。今年还计划扩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向着村里的“牛状元”奋斗。
好的政策就像春风,吹起了农人的致富梦。2023年神峪乡共落实良种肉牛补贴6.08万元,“见犊补母”补贴14.25万元,落实冻胚改良补贴1084头8.67万元,累计发放揉丝机15台,产业贷款贴息20.96万元。
好口粮夯实发展根基
神峪社区马喜林和牛打了半辈子交道,最初时以贩牛为主,现在主要以饲养育肥为主,最多时养殖数量达到48头,平均每年出栏20多头。他的牛生意越做越大,“养牛经”更是越念越好。
“要想养好牛,就得种好草。”马喜林道出了这些年的“养牛经”,“过去,养牛人以传统饲养为主,草料主要为干秸秆和饲草,这样成本高品质也不好,关键是牛上膘还慢。”于是,在马喜林的示范引领下,神峪乡在“草”上做起了“文章”。依托山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全乡各村(社区)种植饲草,在带动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更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经济效益,纷纷主动加入到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的队伍中来,实现了种养结合,双向营收。2023年,神峪乡共计种植饲草玉米和紫花苜蓿4000余亩,完成青贮6000余吨。饲草种植不仅解决了肉牛的“口粮”问题,更增强了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机制,激发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好技术助推产业升级
神峪乡养牛出名的“牛人”并不少,草窝村的李建军就是其中之一。他大学毕业就回乡创业,一头扎进了牛堆里,把心思都用在了牛身上,从此,大学生变“牛倌儿”成了村里一段佳话。
“咱们这地方,早期饲养基本以黄牛为主,黄牛生长速度慢且容易生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和兽医站联系,学习冻胚技术改良和平凉红牛良种繁育技术,西门达尔和平凉红牛是我现在养牛的首选品种。”李建军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养牛这件事,李建军有一套自己的“致富经”。自己的牛养起来之后,他总想着让大家也过上“牛”日子,他摸清全村养殖情况,积极和村两委衔接,组织举办养殖培训3期,累计培训150人次。农村老人多,有些人有养殖意愿但却无力饲养,对于这类农户,李建军又提出了代养模式,根据养殖情况,年底再为他们分红。李建军的腾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自养牛34头,代养牛6头,2023年累计发放分红资金0.6万元。李建军的新型养殖模式为神峪乡牛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通讯员 张小兵 海亚丽
- 2024-03-15庄浪:蔬菜园里产业旺
- 2024-03-14诗与远方——金塔县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 2024-03-14灵台:牛产业“牛”劲十足
- 2024-03-14高台:“小秧苗”育出“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