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山丹:致富之苗 希望之绿

2024-03-18 16: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山丹县位于全球农业黄金38度纬度带上,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空气湿度小等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县内土壤肥沃、水资源清洁、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天然隔离条件好、有效积温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里成为发展有机高原夏菜产业的理想之地。这里生产的高原夏菜色泽鲜亮、营养丰富且绿色安全。

  近年来,山丹县陈户镇致力于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发展道路。以丰富居民“菜篮子”、鼓足农民“钱袋子”为目标,通过政策驱动、资金支持、技术援助、示范引领等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陈户镇高原夏菜作为全县特色产业的佼佼者,种植效益逐年攀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时下,正是春耕的黄金时期。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的高标准育苗大棚,一股暖流如春风般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之处,育苗床上的西蓝花幼苗早已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盘盘育苗盘犹如严阵以待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排列着。10余名村民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或专注于培育营养土,或细心地往穴盘中培土,或忙于给幼苗洒水、铺设保鲜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丰收的期盼。

  为了全面做好产业园首批蔬菜苗的培育养护工作,育苗棚管理员认真负责,严格把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他们定时定量浇水,经常通风,用心观察,及时施肥、喷药,精心养护每一株菜苗,确保其成活率。“我们今年是从2月26号开始点子的,3月2号揭的地膜,出苗率达到了95%以上,预计4月中旬可以下地移栽!”育苗棚管理员高琴介绍道。

  “我们在育苗过程中,对种子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蔬菜苗的质量,让农户们依靠种植蔬菜,提高自己的收入,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做出育苗保障。”寺沟村村委会副主任、馨源菇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说,今年预计种植西蓝花10000亩,目前第一批育了5万盘,可以种植1600亩地。去年市场行情非常好,西蓝花全部出口销售,今年因为干旱缺水,将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采用滴管,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

  2014年还是全县13个精准扶贫村之一的寺沟村,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李玉兴的带领下,寺沟村以陈户镇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种植西蓝花,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集蔬菜加工、储存保鲜、冷链物流于一体的高原夏菜全产业链。2023年西兰花全部出口销售,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我们已经建成了全自动蔬菜分拣流水线,形成了一条龙的冷链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卖得更远了,还能错峰销售,产业链条也更长了。”李玉兴说。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许多农户前往种植基地务工,这样一来,农户就有了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以及务工工资三项收入,成功拓宽了全村农民的增收途径。目前,已吸纳全县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吸收周边96户农户就近务工,户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的地都流转出去了,大棚刚开始修的时候,我就来基地干活了。每天干8个小时左右,一天能挣120块钱呢。年底能拿工资,还能分红,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啦!”寺沟村村民李凤兰乐呵呵的说。

  如今,在寺沟村,高原夏菜种植已经成为了一项致富产业。为了确保果蔬品质,提高村民收益,合作社坚持施用农家肥,让蔬菜真正做到了无公害。同时,他们还聘请了县上的农技专家上门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大棚蔬菜种植更加标准化、规模化。可以说,高原夏菜种植让村民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看着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幼苗,李玉兴满心欢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不禁心生感慨:“你们看,今年的幼苗长的多好啊!4月10号就可以定植啦,再过俩月就能上市卖到上海去,同时还能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地。按照目前的情况,村民们的收入肯定有保障了,以后我们村民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了!”

  今年,山丹县持续壮大“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坚持以水定地,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扩大蔬菜等节水作物规模,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同时,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跟踪服务等有效措施,鼓励引导产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使蔬菜种植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全县计划总播种面积达到70.06万亩,其中以小麦、马铃薯等为主的粮食作物面积43万亩,以油料、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06万亩,以燕麦草为主的饲草面积5万亩。”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春介绍说,从2月底开始,全县农技人员已全部深入田间地块,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以此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通讯员 吴鹏 张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