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窦凤霞 从戏曲中来 到戏曲中去

2024-03-14 10:52 来源:兰州晚报

窦凤霞

  初见窦凤霞是在“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基层惠民演出上,彼时她没有任何“名演员”的架子,很像邻家大姐。而时隔几年再次见到她时,她正在办公室和同事用方言交流着工作,更显着亲切。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而是在她的目光中,沉淀出文艺教导人心的厚重。

  出身戏曲世家 热爱与生俱来

  “我父母就是做戏曲工作,姐姐也是。”说起她的“梨园”家庭出身,你能看到她的眼中闪着光,“父母觉得戏曲工作非常辛苦,不愿我从事这个行当,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去报考了剧团。”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窦凤霞从小就非常喜欢戏曲。练功、练唱,她从不叫苦,1980年,就以13岁幼龄入宁县剧团当演员。时逢传统剧开禁,加之她虚心肯学,苦练苦唱,经过家庭指导,她很快便成为一名呱呱叫的小演员。不久,便成为剧团的台柱子。足迹踏遍了庆阳的山山水水,唱腔和演技留在了老老少少的心目中。

  随着舞台表演的不断深入,她也越发意识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1992年,她在甘肃省艺术学校学习秦陇艺术。毕业后就到甘肃省陇剧院工作,主攻正小旦。

  唯有热爱 可以走得更远

  从艺43年,可讲的故事有很多,她先后主演了《死水微澜》《枫洛池》《状元与乞丐》《苦乐村官》《西狭长歌》等三十多部优秀剧目,主演的大型公益现代秦剧《百合花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主演的大型现代陇剧《苦乐村官》获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展演二等奖和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的《西狭长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综合类特别奖及特别演出奖等。2020年7月28日完成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窦凤霞陇剧唱段音频录制工作,梳理了陇剧经典唱段,丰富了陇剧唱腔资料,同时探索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在陇剧伴奏方面的协作、配合,丰富了陇剧的伴奏形式。申报的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音像工程已圆满完成录制并结项,为陇剧经典剧目的留存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起初,窦凤霞和姐姐一样都学习秦腔,但后来因为考虑到两人发展方向的问题,她改学了“道情戏”(陇剧由道情戏发展而来),“半路出家”的她,仍然可以在不同的戏曲剧种中“大放异彩”,甚至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热爱让她走得更远。

  传承与推广陇剧 责任在肩

  多少年的演出经验和推广让她发现,喜欢陇剧的人是比较局限的小众群体,但是一旦喜欢上,就是一种终身都难以抹去的文化记忆。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遗传承的推广和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陇剧也在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窦凤霞也受聘于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高校,为大学生上选修课,面对面与大学生交流,和爱好戏曲的年轻人建立传承、互动的良好关系。演出少了,责任反而大了。

  前不久,她刚刚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个荣誉对她来说,在陇剧的传承和推广方面,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在培养年轻演员上,她把在舞台表演的多年经验转化为一种传承资源,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能走捷径,直达艺术梦想。她的很多学生,包括甘肃陇剧院的一些青年演员的成长,都离不开她的培养。

  结缘陇剧半生,她虽然已经不再活跃于舞台一线,但她依旧热爱着戏曲工作,为这种文艺形式的推广和发展不遗余力。“我想我在有生之年,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因为戏曲,尤其是我所从事的陇剧事业和我的生命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希望咱们的传统文化能让更多年轻人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小众的陇剧也可以大众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怡麟 李沛珂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