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植树愚公”王登成坚守一生绿山川

2024-03-12 16: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栽树是好事,绿化祖国呢!”1964年,25岁正值壮年的华亭县安口镇双凤村民兵连连长王登成积极响应党中央绿化祖国号召,带领民兵在光秃秃的老虎沟栽下一片树。时至今日,历经“一个甲子”征程,王登成用60年坚守,85岁的他已两鬓染霜,却让老虎沟披上了绿装。

  穷其一生植树,60载坚守绿染老虎沟

  老虎沟地处安口镇东部山区,山高坡陡,除了好听的名字外,不过是一座光秃秃的穷山。 

  60年前,这里满山荒草,次生林沙化严重。当地群众形容这里山是和尚头,水是泥石流。

  1964年,党中央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身为村上民兵连连长的王登成积极响应,带领民兵将一棵棵刺槐、白杨树苗栽到了老虎沟沟底,从此,植树绿化祖国成了王登成一生最重要的事。“栽树一来是为了落实党的政策,二来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王登成说。

  1967年,王登成出任双凤村党支部副书记,面对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和荒地沙化的现状,带领村民植树绿化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们生活在这荒山老林里,能给祖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王登成说。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他几乎跑遍当时临近村社,多方联系苗木,发动村民上山,在老虎沟拉开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序曲。 

  1983年,时逢农村包产到户,王登成又带着众乡亲爬山钻沟进林,丈量土地、统计树木,完成了分地到户、分林到户的任务。12月8日,王登成满心欢喜地捧回了一张由华亭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三荒”地经营证》,这张薄薄的纸片给王登成确定了自家房子后面25亩荒山的经营权。

  承包来的这些荒山全部是红板板土,蓄不住水。为了确保栽的树能活,王登成灵机一动,发明了簸箕坑。“雨水下到荒山上,红板板土像石头一样硬,渗不进土里,我就栽树的坑挖成簸箕样子,坑的上侧是平的,下侧有个簸箕湾的坎,这样雨水就能流进坑里,栽的树也就容易活。”王登成说,“天刚蒙蒙亮,我们全家人背上干粮和水,就上山挖坑,挖一个簸箕坑要近一个小时,一家人一天最多能挖三四十个树坑,手上也磨出了很多硬甲。”

  “树坑挖好了,树苗又成了难题。”王登成说“当时,苗圃里一株树苗一分钱,家里种的十几亩玉米、小麦留过口粮,剩下的兑成钱,除了给家里买点吃的碱和盐,其余的钱全部买了树苗了。”除此之外,王登成还自己育了些白杨树苗,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王登成带着家人,春天下苗子,夏天除草,秋冬剪枝整形,年复一年,一棵棵树苗栽到山上,山也一年绿过一年。

  10年后,这块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松树戴帽,刺槐围腰,果树坐怀”的“绿色宝石”,一株株核桃、杏、山毛桃、樱桃等果树挂上了果,油松、刺槐等都长成了碗口粗的大树。不仅仅王登成的这25亩山荒地绿了,乡亲们受王登成感染,个个热心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整个双凤村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绿色海洋,灌木丛里有了野菜,绿叶深处多了鸟鸣,山坳沟渠里溢出了清泉。

  “管护树木和栽树一样,也很费事。”王登成说,“山里人家家有牲口,刚栽上的小树苗如果被牲口啃了,我会心疼好几天。” 

  “刚开始植树时,由于树苗稀缺珍贵,自己就坎些老杨树、老柳树的上的枝条下来,冬天埋在地里,到第二年春天发了芽后,拿到山上栽上,刚栽上,有些放羊的人就把树苗拔了。”王登成说,“有一次,看到一大片树苗被羊啃成了光茬,我心里难过了好些天。”由于爱树,一贯性格温和的王登成与村里人红过几次脸。

  从此以后,为了制止牛羊再次啃青破坏,每天坚持巡山护林又成了王登成生活中的第二件大事。

  山里人,每天早晨、下午两次要赶牲口上山放牧,不论早晚,只要牲口出圈,王登成就开始登山巡林。“每天我都要绕栽上树苗的山走两圈,看有没有牛羊啃树苗,绕一圈大约要一个多小时,走两里山路呢。”王登成指着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说,“这些路都是我巡山踏出来的。”

  树苗渐渐长成了小树,怕被人砍伐、偷盗和发生火灾,这样日复一日的巡山王登成坚持了下来,春秋交替,年复一年,由于爱树,这样的巡山护林王登成坚持了整整60年。记者算了一账,60年来,王登成巡山走了近4.2万公里山路,守护山林花去了39000多小时。60年来,一个个小树苗长在王登成的精心管护下,长成了一棵棵大树木,他心里也踏实满足了很多。“现在,我一有闲时间,就爱到树林里转,我一辈子都不离开这片林子。”王登成说。说话间,王登成又走进葱茏的山林之间,慢悠悠行走其中,不时停下脚步,摸摸树木的枝条,弯身刨刨树旁的杂草,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不畏困难修路,只为乡亲们方便

  “修路是好事,乡亲们都走呢,修好路出进就方便。”王登成说,“我是一个党员,在村里我党龄最长,受党的教育最深刻,带头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是应该的。”

  195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来,他不畏困难义务为乡亲们修路,在村里村外传为佳话,被村民称为“老愚公”。

  作为一个老党员,王登成熟读“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他活学活用、身体力行地学愚公、做愚公,不但一个人坚持修路,后来三个儿子逐渐成年、三个媳妇逐年进门,孙子辈也茁壮成长,他修路的队伍日益壮大,这支特别的家族修路大军,给了同村人很多感动和震撼。50多年来,修路似乎成了王登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如今,修了多少路他自己都说不清,但一条条村社路从无到有、从窄到宽,硬是被他从石头缝里、黄泥坑里“抠”了出来。

  2006年3月,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了一场修通进村主干道的乡村道路大会战,67岁高龄的王登成是义务工队伍中最积极的一员。由于地质结构复杂,路修得非常艰难。有一次,在通过一段石砾层时,因为不软不硬,炸药一炸一个小坑。面对“拦路虎”,银须飘飘的老王扛起撬杠爬上去撬,结果撬杠一滑人从三层楼高的石崖上滚了下来。回家仅仅休息了1天,他又回到了工地。

  2008年,华亭县在双凤村实施了同村公路硬化项目,进村的主干道路被全线硬化。但“愚公”并未从此停步,进村公路硬化了,但双凤村土质松脆,每逢雨雪山体滑动、泥水流动,垮塌损坏的通社道路还需要不时维修;那条在山间蜿蜒的水泥路,也不时被荒草、树木侵蚀、遮掩,王登成义务做起了养路工,出门赶集、串亲戚就带把镰刀,看到“越界”的蒿草就顺手割掉,这个手不离镰刀的白胡子老头,也成了双凤路上四季不败的独特风景。

  同村的人都说,老王干起活就不知道累、不知道苦,那种精神、劲头年轻人都比不上。王登成的大儿子王学忠说:“从我能记事起,我父亲就是个忙人,一直闲不住,只要哪里的路、桥有问题,我父亲就赶过去收拾。后来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他就慢慢挪过去,一点一点、一锤一锹地磨,挡路的石头、路上的坑消除不了,就劝不回家。”

  如今,已85岁的王登成仍在为绿色祖国的事业奉献余热,生命在绿色中不断延伸。绿树无言,青山为证。王登成用毕生精力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也赢得了乡亲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通讯员  张小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