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一片瓷心在龙泉——记“龙漂”静宁男儿姚引财

2024-03-04 09:42 来源:平凉日报

  李娟淑

  家乡亲友若相问,一片瓷心在龙泉。

  15年前,刚高中毕业的静宁男儿姚引财,因缘际会之下,与浙江历史文化名城——龙泉邂逅,并与龙泉青瓷“一见钟情”,为此不惜退学,瞒着父母拜师学艺,无怨无悔地走上了一条青瓷之路。

  告别家乡外出求学意外邂逅龙泉青瓷

  那年,姚引财刚满20岁,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大学。但在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却发现自己当初所报志愿“临床医学”被调剂成了“遗传学”,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内心有了动摇。但在父母的“强扭”和“催促”下,还是勉强踏上了去海南求学的道路。

  1989年出生的姚引财,从小生活在离县城100多里的静宁县治平乡柳沟村,一个约300多人口的小山村,村民们大多以种苹果为生。作为最早种果树的一批村民,姚引财母亲的15亩果园一年比一年收成好。爷爷和父亲还凭着一身好手艺,在农忙之余制作羊毛毡和干木工活补贴家用。

  或许正是这种凭技艺吃饭的家传渊源,才使他骨子里深藏着艺术的感性,在面对“遗传学”这么充满“科学味”的专业时,内心极度抵制。

  姚引财去海南上学仅月余,就跑到上海找表哥。当他漫无目的行走在大街上时,突然被一所老房子里传出的古筝曲所吸引。登门而入的他,看见几人正在围坐喝茶,旁边一位漂亮女孩在演奏古筝,一条条高高低低的条案上摆放着许多瓶瓶罐罐。那一刻,他的注意力又从古筝曲转移到了这些瓶子上。征得主人同意后,他小心触摸着一件件瓷器,一抹抹青釉散发出温润的质感和气息,让他内心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颤。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姚引财笑着回忆,他说与龙泉青瓷的缘份,或许从这一刻始就注定了。

  初涉龙泉遇名师果断退学为学艺

  不久,经表哥介绍,姚引财认识了一位在上海从事龙泉青瓷展示与销售的新朋友洪涛。见他对龙泉青瓷有兴趣,洪涛就问他想不想跟他去龙泉(生产青瓷的地方)看看,姚引财想都没想就一口应允了。

  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初踏龙泉大地,姚引财内心的神秘感和好奇可想而知。幸运的是,在洪涛引见下拜访了龙泉青瓷大师王传斌老师。

  王传斌是浙江龙泉青瓷行业大名鼎鼎的工艺美术大师。在他的青瓷工作室里,姚引财的内心被那些美得无以形容的瓷光所照亮。一件件造型各异、如脂腻似玉的青瓷作品像磁石一样紧紧攫住了他的目光。一瞬间,他决定放弃学业,迫切地表达了想拜师学艺的愿望。

  “你可以先在这里玩玩。”王传斌老师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立即答允。尽管从姚引财眼神里能看到热切的渴望,但他还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了解这位年轻人。在青瓷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王传斌老师,接触过不少一开始新鲜感十足,但后来因学艺艰辛和枯燥而选择“下车”的年轻人。

  “吃不了苦,就做不了瓷。有的年轻人虽然能吃苦,但缺乏灵性,所以说,做瓷不但要能吃苦还得看天分。”王传斌老师说,经过观察他发现小姚情商很高,在内心默认了这位新弟子。

  姚引财留在了龙泉,对常人来说,这是非常不计后果的“少年冲动”,但他的内心早已对这份“一眼万年”的钟情十分笃定。

  不耻下问再拜师苦心钻研终出师

  相比从小接触龙泉青瓷或读过陶瓷工艺专业的同龄人,姚引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为此,刚来龙泉的第一个春节他就没有回家,留在龙泉与瓷土为伴,默默勤学苦练。从最简单的画直线开始,到在泥坯上练习刀刻直线,再到揉泥巴……这些枯燥的练习长达半年,但对他来说,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之门。

  “练习一段时间后,学新东西快了很多。这种坚持自己所喜的感觉,是一件享很受的事。”姚引财说。

  看着这个一心扑在工作室里的好学青年,不苟言笑的王传斌老师内心给予了认可。作为一门手艺活,师徒相传向来是龙泉青瓷烧制的主要传承方式。比较讲究的青瓷大师,往往会在收徒时举办拜师仪式宣告师徒关系。但更多的是像姚引财这样,在师父身边潜移默化地从一个青瓷小白到青瓷热爱者,最终被师父接受认可的手艺人。

  有段时间,姚引财除了学习拉坯、修坯、刻花之余,又想学烧窑了。而烧窑师傅娄明昌是师父工作室里的资深窑工,具有丰富的烧窑经验。2011年2月某天,姚引财在陪同娄师傅一起烧窑时,一边陪娄师傅喝酒,一边讨教青瓷的烧成原理和温度控制等相关问题……娄师傅破例答应小姚,让他成为了自己第一个烧窑徒弟。

  从此,姚引财的青瓷路上又多了一位师父。从玩泥巴开始,一步步接触了龙泉青瓷烧制的各道工序,满满的求知欲和高情商,加上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让姚引财的活做得越来越顺手,泥巴在他的巧手里像听话的孩子一样,成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作品。他说:“在青瓷创作中,我最大的趣事就是,手里的泥巴总能与自己心意相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龙漂族”终创工作室“静宁娃”在龙泉安家

  “我们做青瓷的,就是要一直去做实验,要做到老、学到老、实验到老。”整整六年,姚引财一丝不苟地践行着师父王传斌传给他的这句话。

  2017年,他终于在龙泉兰巨乡大汪村有了自己的陶瓷艺术工作室。2019年底与房东签订购买地基合同,2020年开始建房、装修,2022年年底正式搬入。幸福的是2018年,他与师妹介绍的龙泉女孩练志露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并于次年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取名“姚弋”,寓意“出尘脱俗、稳重成熟”。

  成立工作室,娶妻生子成家……“龙漂”小伙姚引财在30岁前办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件大事。婚后,妻子对他的事业十分支持,包揽了所有家务活,让丈夫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青瓷创作和研磨中。

  装窑时满怀期待,开窑时忐忑不安。每一次釉烧对姚引财来说,都是体力和心理上的考验。慢工出细活,烧制青瓷,从原料配制到烧制成品,要经历构思、拉坯、修坯、干坯、上釉、烧窑等80多道工序,前前后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姚引财说,这是古人描述龙泉青瓷之美的诗句,以粉青、梅子青为尊的龙泉青瓷,不仅要求色泽柔和、温润如玉,且要看上去充满深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韵味。

  姚引财表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典范,龙泉青瓷经过反复的熔化陶冶,脱胎换骨后呈现出千年不化的青韵,达到了人与自然性灵的统一,这种烧瓷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讲求的“天人合一”的艺术至境。

  “相较于强调实用性的古代青瓷,现代青瓷作品或许更关注其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及时代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每一件出自他手的作品,姚引财都力求赋予一个有趣的灵魂和一段可以在觥筹交错间讲述的故事。

  处女作《母爱》获金奖终于对父母说出实情

  2012年,在师父的鼓励和指导下,学艺两年的姚引财带着精心制作的处女作《母爱》,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大赛,“意外”捧回了金奖。

  这件表达游子思念母亲的作品,是姚引财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直到此时,他才鼓起勇气打电话告诉了父母,自己这几年在龙泉学手艺做青瓷的实情。

  首次参赛即获得金奖,对姚引财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坚定了他的“陶瓷之路”。此后,他又陆续在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甘肃省第十三届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活动、全球华人设计比赛等活动中屡获大奖。2014年,姚引财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全国青年文化创业创意扶持计划人才库”。

  作为“龙漂”,来自大西北的姚引财并未忘记家乡,经常在创作中把西北的风光融入龙泉青瓷,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也为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比如2023年他主推的《丝路》系列的壶承,采用平素少见的沙漠釉,用磨砂感营造出沙漠的特有美感,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七匹神态各异的手捏迷你骆驼排列成队,行走在沙漠上。器物中间下沉部位厚施青釉、碧如翡翠、宛若湖泊,可谓呈现出“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生动意境和色调的融洽感,让观赏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实景。

  创品牌“稻田窑”屡获大奖闯四方“静宁人”不忘家乡

  “塑造作品的同时,作品也在塑造我。”姚引财说,含蓄、内敛、优雅、深沉的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而这一切也内化为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从不张扬,低调行事,选择偏居郊居。看书,拓宽心境;制瓷,陶冶情操。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亦是工作,随性自然就好。姚引财说,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即是瓷器的魅力,也是制瓷人的乐趣。他喜欢每一位喜欢自己作品的人有不同解读。正是缘于这份随性,让他觉得工作和生活都需要做减法,抛弃繁复的装饰,用简单的线条去体现,凸显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所以,在成立工作室之初,他便取名“减艺陶瓷艺术工作室”。

  创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窑口,是所有龙泉手艺人的追求。两年前,他创建了自己的品牌“稻田窑”。只因工作室前面有一片能给予他内心宁静、舒适和无穷艺术创作的灵感稻田,让他意识到,那些从绿油油到金灿灿,充满生机与活力肆意生长的的稻子,其使命并非只是妆扮自然,更在于滋养生命,使之不断获得新生。为此,他希望自己的“稻田窑”也要像稻子一样,拥有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近两年,姚引财的创作方向更加明晰。以造型创新为突破口,在传统器型上,重点攻克烧制难度大的香器、炉器等,不断开发创作体现个人思想的作品,如《西湖》《水下长城》《石窟》《丝路》《寻迹东方》《鼓舞人心》《刻鼓铭心》等系列作品。

  《鼓舞人心》系列成功入选2022年丽水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刻鼓铭心》系列入围2023年中国文联重点项目评选,成为浙江省入围的四个项目之一。

  两年前,姚引财被家乡政府列入“归雁工程”人才库。他说,从西北到江南,从黄土高坡老家静宁到青山绿水的浙江龙泉,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永不磨灭的牵念。未来,他希望能在五到十年内,完成“百缘百寺百炉百印”个展项目,为静宁人争光,也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建设出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