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村: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原标题:宁家村: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本报记者 罗艳
立春的清晨,一场大雪犹如薄纱般覆盖了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不一会儿,天气放晴,冰雪渐渐融化,一座现代而又神秘的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
青石板路上,游客的脚步声渐次响起;农户院落里,村民们开始年前的忙碌……
坐落在西汉水与大柳河畔的宁家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是陇南先民最早开拓的地区之一。
曾经的宁家村在岁月的侵蚀下日益沧桑和落寞。
如今的宁家村南来北往的游客常在这里流连忘返。
近年来,宁家村在美丽乡村政策的带动下,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这个小村的华丽转身,无疑是全市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漫步村内,笔直宽阔的观景大道、极具特色的仰韶文化雕塑墙、庄严肃穆的将军冢、历史深厚的遗址博物馆、热火朝天的扫帚加工厂、美丽宽敞的村民文化广场、栩栩如生的先民制陶过程......
和美乡村新图景映入眼帘,一步一景、景景如画,无处不彰显着“仰韶遗址 福地宁家”的蓬勃发展活力。
“2022年,西和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了长道镇大柳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启动了5个示范村建设,宁家村是起点村,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东西部协作示范村。”长道镇党委书记李宇泉介绍。
近两年,县乡两级充分挖掘宁家村区位、人文和产业优势,投入东西协作资金1300余万元,明确文旅康养村定位进行提升建设,初步形成了“一线四区、一业两园”的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布局。
“一线”为宁家村乡村旅游环线,“四区”为党群服务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健身区和生态游乐区;“一业”为宁家庄笤帚加工产业,“两园”为苹果矮砧密植园和农业采摘园。
在宁家村,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就是宁家庄遗址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从茹毛饮血到衣食文明,再到垂拱而治,远古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群体形象在此直观再现。
这里是我市第一家村级博物馆,融汇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众多历史文物也延续了夏商周、秦汉、三国、唐宋等时期厚重多彩的历史文脉。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宁家村村民在挖地时发现了“镇馆之宝”彩陶权杖头(复制品),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其保存完整、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它的出现让仰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更加璀璨。
记者深入了解后,被村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所吸引,当地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强,自发捐赠文物,包括了各个时代、多种类别,全力支持村里博物馆建设工作,很多文物具有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守护历史文脉,激活文化传承发展之力。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宁家村在村容村貌提升中融入文化内涵打造了仰韶文化墙、远古先民制陶场景等一个个生动逼真的仰韶文化景观,不断充实完善村史馆、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以“延续-整合-提升”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宁家村在改造村容村貌的同时,积极推进富民产业发展,打好“苹果+劳务+笤帚加工”产业发展组合拳,建成了宁家庄笤帚加工厂和500亩高粱原料基地,种植200亩矮砧密植苹果,吸纳当地务工人员20多人。
此外,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儿童游乐园、休闲垂钓园、乡村大舞台等一系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生态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空气中逐渐泛起清新的气息,整个宁家村热闹非凡,村口宣传栏上“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大字显得更加鲜亮……
宁静、美丽是宁家村的外表,文化深厚、产业兴旺、发展后劲十足则是宁家村的内涵,内外兼“秀”的宁家村,正以和美乡村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她与众不同的芳华。
- 2024-02-26陇南市“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七次主任会议
- 2024-02-26两当:劳务输转实现“开门红”
- 2024-02-262023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出炉 陇南市被评为优秀等次
- 2024-02-26文县:“白马藏乡”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