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强党建,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原标题:【和美新陇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别报道】
礼县:强党建,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宽川镇万亩梯田。李玉明 摄
秦皇湖。冉创昌 摄
红河镇小高村。冉创昌 摄
党建书屋。
重温入党誓词。
礼县县城。薛小平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礼县组织部提供
本报记者 罗艳
西汉水奔腾不息,祁山、大堡子山历经风雨岿然屹立,见证着礼县这片热土的历史变迁。
礼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该地贫困发生率高达32.32%。从2013年底到2020年,七年间,礼县将穷困、贫苦湮没在了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近年来,礼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全力以赴“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让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优势更加凸显、动能更加强劲,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
挺起乡村振兴“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礼县红河镇小高村,这个顺口溜曾在当地村民中口口相传。
如今,宽阔的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干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多元富民产业红红火火……小高村实现破茧成蝶式的变化。
“这都得益于小高村建强村党组织后,真正发挥好了带头作用。”小高村村支书马幸福说。
筑强堡垒,选好“头雁”。近年来,礼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建强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工程,抓党建、强经济、聚民心,乡村发展有了“主心骨”和“领头羊”。
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去年以来先后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调度会等各类会议14次,协调解决问题12个。
坚持“四个一”措施和“五个精准”整顿要求,不定比例、全面摸排,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落实政审联审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稳妥做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严格落实“月调度、季约谈”机制,分片区开展季度督查和半年观摩评比,对工作进展缓慢、季度排名靠后的10个乡镇党委进行了提醒约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凝聚政治合力,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策衔接,压实工作责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雁飞千里靠“头雁”。在礼县,有了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就有了愈加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
资源力量下沉
构建共富造血“大动脉”
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进村……
礼县先后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市委组织部等单位领导专家授课4次,培训2100多人,提升乡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全县568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股份经济组织负责人,382个村成立劳务输转、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动参与市场经营,提振了乡村两级干部发展干劲。
去年以来,礼县安排29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联系领导捆绑、与县投项目捆绑、与驻村第一书记捆绑、与选派科技专员捆绑、与联乡组长单位和联村单位捆绑、与干部年度考核捆绑。去年以来,省市县153个单位与313个村结成帮扶对子,落实项目资金620万元。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礼县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乡镇党委“管村”责任,落实乡镇党建工作计划县级预审、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抓党建等制度。
整合资金资源,每年统筹解决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优质项目发展,2021年以来,争取中央“三部”委项目扶持资金5770万元,扶持103个村,每年稳定向村集体分红492万元。
特别是去年省市要求明确后,聚焦“粮、果、药、畜、林”优势产业,出台有地方特色的《健全完善礼县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扶持引导办法》,整合衔接协作资金2.1亿元投向产业,为村集体增加收益提供强劲动能。
高点部署、高效推进、高质落实,礼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有效凝聚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行动和力量,改变了过去村集体和群众各自为战的局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党建富民强村
增强集体经济“聚合力”
春渐暖,悄然至。绿树掩映下的村落,阡陌纵横的沥青路,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
一个个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兰仓大地,群山碧水之中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礼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一把手’工程”,优化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安排29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逐年推进“5万+”“10万+”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礼县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监管责任,开展推进全县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分类发展工作,强化数据运用,防止资产闲置。
目前,全县81个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中纳入巩固一批30个;提升一批13个;盘活一批35个;另起炉灶一批3个,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项目,研究制定了“四个一批”总体实施方案和分项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常态化监测和动态管理。
同时,督促县发改、农业等相关行业部门,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多渠道“给力”,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50.8万元。
强化典型引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党建富民模式在礼县石桥镇、罗坝镇成功运用,发挥了“连帮带”作用,涌现出罗坝镇三人村、巩河村等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明星村”6个。
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0087.18万元,村均达到17.87万元,全县568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得实惠。
礼县建立集体经济“反哺”机制,修订《礼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使用范围、渠道等提出明确要求,采取“产业一部分、基建一部分、公益一部分、提留一部分”的“四个一”办法,利用集体经济积累解决一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和一些福利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组织共建、人才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着力为村集体经济谋发展、把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礼县特色的村集体增收致富路
党建引领,政策支持,科学谋划,典型带动……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一幅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和美乡村壮美画卷正在礼县大地徐徐展开,让农民不断收获喜悦、满载幸福。
- 2024-02-19西和:“三个强化”,让帮扶干部有作为
- 2024-02-19康县:“千万工程”甘肃实践的样板
- 2024-02-19宕昌:拧紧安全阀,喝上放心水
- 2024-02-19“阴平板哥”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