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守护“非遗” 赓续文脉
本报记者 马媛媛
日前,记者在采访崇信县2024年春晚时发现了这样一群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他们在台上台下反复排练,力求将最精彩的表演呈现在全县观众面前。他们唱腔委婉、节奏多样,民间说唱特色浓郁,口语化和平民化的风格,使得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就是弦子腔表演者——柏树镇闫湾村白羊洼社崇信县弦子腔传习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演职人员,他们历经几代人传承坚守,将崇信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2024年崇信春晚将崇信的非遗节目弦子腔、点灯背猴、崇信民歌、春官说诗全部搬上了春晚的舞台,用艺术的形式将这些古老的文化展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凭着自己的热爱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了下来。
说起弦子腔,第四代传承人王宏荣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的心中,传承创新始终是他心头最为重要的一件事,2023年9月28日,崇信县弦子腔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在柏树镇白羊屲挂牌成立,至此王宏荣追求一辈子的事如今有了发展之基,也让他对带动更多人参与这项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有了更足的信心。“我们今年新修了弦子腔传承基地,基地的建成对弦子腔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要将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传承古老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与发展,让更多的人热爱它,喜爱它,演唱它。”崇信县弦子腔传习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宏荣说。
翻看崇信的年鉴,这项非遗保护项目每年都会对其进行详细记录。近年来,崇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弦子腔的传承发展,大力培育弦子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鼓励创作出了《八仙拜寿》《三千年的古槐》等一批优秀剧目,陆续登上春晚等各级文旅活动舞台,真正让弦子腔走进了千家万户。2017年崇信弦子腔被列入平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弦子腔第五代传承人王金凤告诉记者:“我是受家族的影响,9岁的时候就学着唱弦子腔,在我16岁的时候我就登台演出弦子腔,现在我是弦子腔市级传承人,也是弦子腔的第五代传人,我热爱弦子腔喜爱弦子腔,努力把弦子腔发扬光大,将弦子腔永久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弦子腔队伍中来。”
弦子腔爱好者王佳怡说:“我从小受姥爷的影响,十分喜欢弦子腔,弦子腔听起来婉转优美,让人身心愉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让它继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魅力在历史的积累、更在传承,它是活态的历史,也是坚实的现在和具有根基的未来,非遗传承人则是非遗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主体。
目前,在崇信共有省、市、县级传承人160人,涉及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各个方面。全县共有非遗项目14大类近300多项,有省级保护项目4项,市级保护项目53项,县级保护项目60项。这些非遗保护项目都是根植于崇信的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和生活,是崇信历史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崇信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是人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讲好崇信故事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任重而道远。
- 2024-02-19平凉:春节免费停车为城市增添温情
- 2024-02-19静宁:爷孙两代人苦练小曲贺新春
- 2024-02-18凝心聚力抓落实 全力以赴促发展——平凉市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 2024-02-18小流域治理“治”出秀美庄浪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