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穿越时空的对话——访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张文军

2024-01-23 09: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对话

  ——访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张文军

  修复古籍离不开细致和耐心

  张文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

  古籍重现风采

  时间的巨轮滚滚向前,从前的日子无法复制。当我们大步迈进新的时代,有人站在身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道,连接古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修复着岁月留下的裂痕,为这些文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让更多的人懂得,知晓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进。

  张文军是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的一名修复师,从事该项工作已经有32年了。回忆起工作经历,他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我修复的不仅是纸质文献,更是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

  高中毕业以后,张文军从师陈一珀(原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书画装裱技艺,1995年受聘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从事书画装裱及纸质文物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一开始我就喜欢这份工作,在学习书画装裱的过程中经常会去省图书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这本书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古代的文献古籍有了深刻的兴趣。”

  2022年,张文军作为特殊人才到甘肃省博物馆工作。2023年,甘肃省技能大师纸质文献、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工作室成立了。在这之前,张文军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省图书馆工作,其间他只做一件事——纸质文物文献、艺术品、纸质档案的保护与修复。他说:“在修复过程中,我发现可以通过这些古籍文献了解古人的想法,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并用文字图案记录世界的,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让我感觉到了幸福。”

  修复文物文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摆在面前的文物充满未知,但张文军对于自己需要修复的物件充满了期待。

  “啥都不知道,但需要我修,那就只能想办法修啊。”张文军说,文物文献的破损程度多种多样,修复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但都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让破损的位置在修复后呈现出历史的最原始的形态,达到这种程度,就做到了保护性修复。”张文军表示,每一份文献都需要经过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然后进行逐一修复。有些文献可能已经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找不到本身的信息了。

  正是张文军对于工作的细致和耐心,让这些文献得以重见天日,传承下去。他感慨地说:“每一份文献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修复的不仅是纸质文献,更是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

  采访中,张文军向记者展示了他最近修复的一册清代道光年间的经折装书卷。由于年代久远,致损因素太过复杂,上面不仅有许多裂痕,书册个别地方已朽为纸泥。他向记者解释说,“一般来说,纸制品文献的含水率在7%左右,但由于北方气候干燥,这里的文献含水率一般在3%左右。水分散失过多,植物纤维自身就会干裂分解,这也是北方纸质文献大多干裂缺损的原因。”

  经过张文军数月的精心修复,这部古籍终于重现了昔日的风采,再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张文军说:“每当看到这些文献得以修复,我就感到非常满足。这份满足不仅仅来自对工作的热爱,更来自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以自己的双手 守护历史的珍贵

  随着在这个行业的深耕,张文军发现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爱好,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他笑着说:“文物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它要化身万千,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知识,而是变为各个社会层面、各个文化乃至不同群体的人的一种共有的知识。”在这些古老的纸质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这些文献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珍贵载体。

  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修复纸质文献,更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人类智慧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我们做的事有价值、有意义,而且能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这就是做一个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幸福感,也是一种生活、一种踏实的感觉。”张文军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事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并且乐此不疲。

  记者问及他修复过的最贵重的文物是什么时,张文军说:“我们现在修复的文物没有最贵重一说,只有面对的被修复的、被保护的对象及其破损的程度和修复所花费的心血的多少。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把这件事做好,不计较它的价值。”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人,让博物馆中的文物得以永久保存,成为后人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资源。

  以自己的双手,守护历史的珍贵,传承文化的精髓。张文军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为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周霜 费勇玮 实习生 张凯斯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