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以“城”相待 兰州胜景自带西北魅力

2024-01-08 09: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以“城”相待 兰州胜景自带西北魅力

  兰州,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如今,古老金城正搭乘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飞速向前,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的时代风尚交融碰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风景,也孕育出亲切宜人的烟火之气。

  特别是近年来,兰州深耕文化底蕴,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和谐、业态丰富多元、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有力的优质人文都市,凸显出引人入胜的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人文特色,生动塑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景交融的宜居、宜业、宜游空间。2024年,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黄河之都”也必将以“城”相待,携诸多金城胜景诚邀天下宾朋,共同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篇章。

  深厚历史文化孕育出宜人风景

  兰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南北两山巍峨耸立,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兰州以“黄河之都”为主要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以“丝路名城”为主要吸引力的文化资源。

  根据有关权威机构对兰州旅游资源的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查证,兰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291个,涵盖8个主类、17个亚类和43个基本类型。整体旅游资源沿黄河呈线状分布,沿兴隆山呈团状分布。品级结构呈橄榄型,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占资源总量的4.12%;三四级旅游资源占资源总量的50.52%;一二级旅游资源占资源总量的45.36%。

  截至2023年,兰州已开发A级景区38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家,3A级旅游景区24家,2A级旅游景区7家。资源类型主要有以金城关·黄河古渡等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以水墨丹霞景区等为代表的地质地貌类自然观光旅游资源,以河口古镇、青城古镇等为代表的古镇民俗类旅游景区,以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等为代表的森林公园,以及诸多历史古迹、休闲观光类旅游景区和以黄河楼等为代表的城市景观类旅游景区。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兰州,也正是因文化的流淌而彰显出勃勃生机,因文化的滋养而孕育出精致宜人的风景。”兰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柠颇有感触地说:“旅游景区建设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基础支撑,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高品质的旅游景区,进而推动城市旅游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升级,形成优势互补,给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记者从兰州市文旅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全市60%以上的旅游资源已进行了初步开发,其中已开发并形成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景区(含非A级旅游景区)有70余家,基本实现县区全覆盖。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市A级景区尤其高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景区品质持续提升。

  景区生态本底和文化资源保护良好

  作为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拥有着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这条路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成就了依山就势、巧夺天工的兰州黄河风情线,也被南来北往的客人称为“兰州外滩”。兰州黄河风情线是兰州市的核心景区,东起城关区雁滩,西至西固区西。

  “到中山桥打了卡,在望河亭赏了景,还到黄河楼看了光影秀,这趟在兰州的旅游很是开心。尤其是沿河两岸的风景太美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真是名不虚传。沿途贴心周到的各种服务更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北京游客胡女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大景区的外部基础设施都得到了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厕所革命等方面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兰州黄河风情线沿线免费WIFI全覆盖工程,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同时,已开通两条水上巴士专线、三条市内旅游专线,市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水上集散中心正在建设和提升改造中,自驾车营地,汽车租赁等服务设施完成初步规划建设。

  目前,全市景区生态本底和文化资源保护良好,景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生态效益显著。A级景区中,公益性景区18家,占比66.67%,景区惠民措施多,体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以前外地游客来兰州,除了吃碗牛肉面就是浪个中山桥,最多再到黄河母亲雕塑前照个相,半天时间就可以结束行程,游客来了也站不住脚。如今的黄河两岸,一路上都是有格调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体验项目,不要说外地游客,像我这样的老兰州,也是天天看都看不腻。”刘大妈已经在兰州生活了大半辈子,她自豪地告诉记者。

  景区繁荣彰显文化软实力

  2023年是疫情后经济复苏发展的第一个年头,作为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也重新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这一年里,我市多举措促进文旅复苏、市场繁荣,热门景区、博物馆游客爆满,黄河风情线人流如织;这一年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金城,在景随步移中漫步各大景区景观,共享水天一色、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这一年里,兰州的“人间烟火气”温暖了家人也惊艳了客人,成为凸显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说,2023年兰州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得到了不断提升。在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主办的“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评选中,兰州获评“2022年杰出绿色健康旅游目的地”;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兰州列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河口古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并于2023年1月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入选国家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皋兰县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这些激动人心的光环背后,诸多景区景点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让整座城市更加精致更加精美,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日益强烈的向往和期待。

  八大特色资源构成独特旅游优势

  在当下大众旅游全面发展阶段,兰州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繁荣,景区观光和度假休闲呈现出长期并存的势头,一批文化积淀深厚、资源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和景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中,以水墨丹霞景区为代表的地质资源景区成为了一大亮点。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于2021年运营以来,多次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推广报道,目前已经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众多游客在这里览丹霞美景、观“舞马丹霞”、赏非遗技艺,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

  在兰州,黄河犹如一条绚丽的黄色丝带,串联着城市文明的脉络,散落在沿岸的黄河古渡口,就像颗颗明珠闪耀着历史光辉,因此也令以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目前,该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式发起冲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遗址景区资源,更是彰显出兰州红色文化的厚重。兰州是全省红色旅游重要的游客集散地,目前不仅已建成甘工委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9个,还有兰州战役一野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窦家山兰州战役遗址纪念公园等6个红色旅游景点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市文旅局资源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拥有地质、森林、果林、民俗、丝路文化、宗教文化、乡村旅游和红色文化等8大特色资源,构成了兰州‘黄河之都’‘丝路名城’自然人文相互交融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华北、华东、华南等中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区域,形成了巨大的资源差异性,具有很强的资源吸引力。”

  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空间

  “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人们开始追求对城市的深度体验,也更加喜欢在旅游过程中融入本地居民的休闲空间,以沉浸式旅行的方式和家人一起安安静静地度过闲暇时光。”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把多勋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观光旅游不存在了。实际上,观光旅游的市场基础会永远存在下去,只要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不变,就会既有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有景点观光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景区建设将是发展旅游业的永恒主题。”

  他说:“景区观光依旧是大众旅游的基础市场,未来观光、休闲、度假也将会长期并存,沉浸式旅行也不可能完全替代观光旅游,很多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或者时间充裕的中老年人,依旧会在旅途中渴望看到具有国家地理和人文标志意义的景区景点。就比如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等兰州地标性景区景点,无一不是初次到访者的必游之地。”

  的确如此,在如今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时代,来到兰州的观光旅游者依旧会产生过程舒适的“景区依赖”。特别是近年来,兰州市文旅局在旅游景区体系建设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以客源地视角入手进行了大胆设计规划,成功地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打造出一批由近及远、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观光景区和休闲空间。

  “这不仅让景区更加完美地融入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更以生动鲜活的姿态形成了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王柠由衷地表示:“我们不能忽视,身边的百姓其实也是归来的游客,而充满好奇的游客也是远行的居民,所以全力提供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生活空间,才是营造美好‘诗与远方’、发展旅游事业的核心本质。”(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