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花”结出“幸福果”——平凉市崆峒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梁璐
走进崆峒区各乡镇街道,一排排漂亮的住宅疏密有致,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畅行无阻,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积分兑换超市一应俱全,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崆峒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优化创建思路、提升创建水平,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纵深发展。2022年,该区被命名为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之花在崆峒大地常开长盛。
民族团结平台越来越坚实
为了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主体真正走上广阔的舞台,崆峒区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抓。
成立包括91个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谋划制订“一八十”工作计划,确定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示范点418个,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教育基地1个,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教育基地1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政策宣讲的重要内容。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族相关方针政策5次,带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0余次。举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会5期,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10次。组织“联学+巡听”及“云视讯会议”20余次,分级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统战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36期,培训3900多人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民族团结情感越来越深厚
晌午,崆峒区西阳乡西阳村78岁的回族老人杨生月从厨房端出馓子、糖果等美食,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一边将这些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细节慢慢道来。
“以前,养牛没牛棚国家给我盖,没资金政府给我贷,母牛下牛犊政府给我发补贴。”提及过往,身为党员的杨生月打开了话匣子,“现在,路硬化了、水电通了、养牛成规模了、咱的腰包鼓起来了,家里的大学生还能享受助学贷款……党的好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
崆峒区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这里生活着汉、回、蒙、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1.9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3.69%。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实现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安康,这是该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2023年以来,崆峒区识别少数民族易返贫致贫人口371户1268人,谋划2022—2025年民族乡村项目,实施民族乡产业发展等项目23个,建成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和10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大寨乡海寨沟、上杨乡小岔村等民族乡文旅项目竞相发展,白庙乡贾洼村被评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常态化开展相关特色活动。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队910余支,开展民族联谊、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2000余次,打造“红石榴”示范社区8个。
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普法活动14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持续加大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监管力度,办理清真食品经营许可证300余户,开展清真食品联合执法20次以上,查处、查封“清真不真”门店45家,规范餐饮门店门头牌匾950家。
接受少数民族群众法律咨询6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66件,为农村人口购买综治保险82.38万元。推进宗教活动场所“雪亮工程”,稳妥处置涉民族宗教舆情10起,排查化解该领域矛盾纠纷8起。开展“同心杯”征文比赛,组织志愿者开展创城志愿服务活动2600余次。
高规格培育打造崆峒区执法局“石榴籽”会客厅、平东工委纪念馆、兰台记忆等45个市级和418个区级先进典型;创建上杨回族乡和中街街道市级示范区,平凉九中、南河道派出所等6个市级示范单位,区教育局等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全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个、培训基地1个。
民族团结氛围越来越和谐
崆峒区东关街道保丰路社区以汉族和回族人口居多,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与不同民族的居民打交道。
2023年4月,该社区在天正润园C区打造“五邻空间”小区示范点。依托小区廊亭,将议事协商平台建在家门口,引导辖区各族居民群众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
“都是自家人,大家有啥意见就在小区廊亭说开了,社区给自家人协调解决自家事,咱都很支持!”回族住户马小云说,“更暖心的是,每逢传统节日,社区还会举办邻里乐文化活动,大家载歌载舞,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截至目前,保丰路社区依托“五邻空间”举措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件。同时,工作人员在这里宣讲民族政策、法律知识,开展教育培训,开启“1+1+N”助学模式,让辖区困难儿童感受到关爱。
睦邻友好的保丰路社区的“五邻空间”仅仅是崆峒区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具体实践。
崆峒区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大工程“一个都不能少”。线上宣传依托媒体融合,线下氛围依靠公园、公交等城市设施;“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业已确立;140余个省、市、区级表彰对象得到推荐,23个村级阵地被改造提升,23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得以实施。
同时,区委党校专题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课程,分级举办培训班;对全区8.76万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打造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每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打造保丰路“五邻空间”、解放中路“邻里共享之家”等“红石榴”示范社区8个;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
30所省市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成功创建,“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览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基地为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提供了新平台;举办500余场送文化下基层演出和8场省民族歌舞团文艺演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类活动50余次;发放1万余册宣传资料,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000余人。
如今,行走在崆峒大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各族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今后,崆峒区各族干部群众将以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 2024-01-062024中国中西部篮球联赛在兰州开赛
- 2024-01-06甘肃简牍博物馆携手中国邮政推广简牍文化
- 2024-01-06“第十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甘肃省活动在兰启动
- 2024-01-06世界林木业大会甘肃省产品摘金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