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以过硬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能力一提干劲足,作风一变气象新。2023年以来,崇信县坚持把“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聚焦“四个专题任务”,精心组织、加压提效,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以实绩实效破除思维之锢,激发奋进之能,锤炼实干之风,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现代化崇信聚力赋能。
开展“大培训”,提升能力强本领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累计开展集体学习3770次,轮训培训党支部书记和党员296次5425人,推荐39名党组织书记参加了省市培训班,党支部书记普遍讲授了专题党课。深入实施千名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赴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暨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4期181人,每期安排1-2天时间听取专家学者讲形势政策和专业技术,2-3天时间到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观摩交流。举办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专题培训班21期2498人,每期邀请1名市级以上专家作辅导、2名县级领导讲党课、2名以上部门负责人讲政策,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深化“创争干”,比学赶超争位次
牢固树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目标理念,创新载体方法,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工作走在前、争第一。全覆盖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11名村党组织书记获得全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百名好支书”荣誉称号。扎实开展村情“大调研”、全员“大培训”、三资“大清查”、晒绩“大比拼”,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55%,村均收入突破20万元。举办第五届崇信发展大会暨强县域行动招商大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省级测评中保持领先,成功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聚力“赋效能”,自我加压强推进
每季度选取一批重要规划、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工作开展重点督导,跟踪问责问效,促进落细落实。实施八大重点产业链项目110项,叶润豆制品、蓝石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即将试生产,雨森纸制品、宏泰热电联产、电厂机组供热改造等延链补链项目顺利推进,黄寨风力发电机组进场安装。抓建腾洁5000头肉牛养殖场、黄寨熟牛肉加工厂、柏树果旅融合产业园、平头沟设施蔬菜基地、宰相食用菌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链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围国家级示范园创建名单,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园获批建设。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策划举办泛户外嘉年华、“村晚”“村BA”等文旅活动270多场(次),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6%和88%。
紧盯“重难点”,强化整治转作风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全县深入开展粮食安全和自然资源领域存在问题等9个专项整治,文山会海、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特别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抓手,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完成调研课题33个,累计走访座谈65次,收集意见建议269条,协调解决问题121个。强力推进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开展专项督查7次,下发通报7期,排查整改突出问题58条,跟踪督办重点事项67件,推送正面典型11个、反面典型8个,对项目进展缓慢、专债资金支付滞后和创城问题整改不力的32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了个别约谈,查处作风顽疾1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问责15人,全面提升了工作“质速效”。
着力“优服务”,办好实事惠民生
大力推行“不来即享”“容缺受理”等模式,在县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11个服务区,进驻服务事项781项,全程网办率99.94%。建立落实网民留言和信访事项办理部门联动、闭环管理、督查考核等12条机制,高质高效转办网站留言138件、群众来信来访664批984人(次),回复网民热线667条,回复率100%。认真落实“书记领办”工程,实施城区供暖提质项目,改造老旧小区7个1385户。积极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及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办实事好事工作,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34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16次。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崇信”工程,为关爱对象帮办实事620件。持续深化“5423”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一厅联五网”信访工作机制,创新“五步七天”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317件。
通讯员 马媛媛 杜文龙 刘涛
- 2024-01-03漳县:聚力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01-02泾川:奋力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 2023-12-28崇信县开展“凝聚奋进力量·高质量发展看崇信”网络自媒体采风活动
- 2023-12-27临泽:数字化赋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