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康县“超能”罗大姐:八年如一日 对民众需求有求必应

2023-12-29 0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27日电 (陈佳)“罗大姐,这批鞋做好了,您来检查一下吗?”“罗大姐,又来新的订单了,咱们哪天开始排班做啊?”“罗大姐,已经联系好快递了,您再核查一下吗?”

  深冬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天空中启明星还闪烁着光亮,陇南市康县寺台镇甘林村春卫缝纫部里灯火通明,制鞋设备不停地运转,机械声不绝于耳,罗芳忙碌地穿梭在一个个流水线上,接订单、打包、发货,每一个环节她都认真指导,仔细检查。

  罗芳是寺台镇甘林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名队员,2015年来到寺台镇甘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曾先后荣获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2021-2022年度陇南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在甘林村帮扶的八年里,她和驻村帮扶队一起带领村民们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也成了村民们口中无所不能的罗大姐。

  “罗姐已经来我们村里八年了,这些年罗姐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一份子,而且有事我们总是特别爱找她,村子里修路找她,发展产业找她,连两口子吵架有时候都要来找罗姐,感觉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她。”村民张陇霞笑着说,“这不,今年年初,我想找罗姐让她帮忙找个工作,结果她竟然在我们村引进了一家企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甘林村山高路远,山托着山,岭架着岭。村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转、养殖生猪和种植花椒为主,村内留守妇女以及老人等闲散的弱劳动力较多。

  今年春节过后,罗芳在得知张陇霞想找工作的愿望时,她立刻意识到,村民们对于增收致富的愿景更强烈了,而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要巩固得来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进一步夯实强化产业根基,把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嵌入”产业链条,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的增收致富。

  “乡亲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甘林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多,我就和咱们帮扶队商量看能不能引进一家加工企业,让咱们的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有活干、有钱赚,还能端上‘铁饭碗’,彻底解决弱劳动力就业问题。”罗芳说。

  有了想法,罗芳立马行动,她先到了成都,找到了几家电子配件加工企业,希望能在甘林村设立代加工点,但均因甘林村太远而被拒。眼看出来已经半个月,却找不到一家合适的企业,罗芳当时急得团团转。

  “当时真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时候着急到几乎每天上火、失眠,大家这么信任我,我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回到村里向大家交代。”罗芳回忆说。

  于是,她不断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帮忙,托大家联系市场和企业。“帮扶是全社会的事,大家能帮的都乐意帮一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罗芳按照大家推荐的企业,一家一家地上门去了解、协商,从成都到贵州,从重庆再到广州,从一家不成就再换一家,经过两个月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走访了近三十家企业,吃了无数闭门羹,磨了无数嘴皮之后,四川季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被罗芳打动,同意在甘林成立代加工点,今年7月份甘林村春卫缝纫部正式成立并投入生产。

  “真的多亏了罗姐,让我们不仅能照顾好家里,还能在家门口挣些钱,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坦,以前啊,我们的目标是脱贫,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致富。”甘林村村民高燕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笑着说。

  目前,缝纫部以加工鞋子半成品为主要内容,先后带动20余名脱贫户和周边村社闲散劳动人口务工,每月可为务工群众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每年为全村群众增加收入30余万元,后期还将按照出单量根据比例给村集体经济分红,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共出货一万多双,所有产品均出口俄罗斯。

  “现在大家干劲都很足,订单也很满,每天早上准时来上班,有时候订单急了,即使加班大家伙儿也从没有怨言,有了无所不能的罗大姐,我相信我们村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的。”甘林村党支部书记唐莉霞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驻村帮扶队员到村民们的“超能”罗大姐,寒来暑往八年的时光里,罗芳冲锋在前,用无所不能的责任担当和有求必应、毫不推诿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真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