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会宁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见闻
原标题: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会宁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通讯员 姚鹏飞 魏永刚
冬日,行走在会宁县乡村田野,一栋栋整洁敞亮的圈舍里,成群的白羊享受着阳光。
近年来,会宁县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配套足 群众更有信心
聚力打造“中国肉羊之乡”金字招牌,会宁县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扶持和保障政策,促进全县羊产业转型升级。
何俊仪是会宁县土门岘镇土门岘村一名从事肉羊养殖的村民。从最开始的尝试养殖到如今的大规模养殖,何俊仪的“羊产业”越做越大。
“这几年,得益于县里的产业奖励政策,我通过肉羊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发展肉羊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何俊仪说。
据了解,会宁县的肉羊产业奖补政策主要从基地建设、加工转化、销售流通、品牌创建、主体培育、农业保险保障等6个方面实施奖励补助。其中,对基础母羊达到奖补标准的常住农户,每户每年可享受2500元的奖补资金;对基础母羊产业达标户,每增养1只基础母羊再补助100元;按照“两园”建设标准,对建成一个肉羊标准化产业园的创建主体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至30万元。
通过奖补政策的激励,目前,会宁县284个行政村标准化种养产业园覆盖率达到100%,入园农户产业覆盖率和农户入园率达到100%。
产业根基实 发展更有后劲
走进会宁县大沟镇孟家窑村村民南学国家中,他正在羊圈里打扫卫生。
“从3年前的5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离不开政府在技术和销路上的帮助。”南学国告诉记者,他计划逐年增加养羊规模,由常规养殖向精品养殖迈进,同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在会宁,羊产业不仅是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器”,也是当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近年来,会宁县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把发展以肉羊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着力构建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目前,全县发展肉羊养殖龙头企业13家,合作社316家,肉羊规模养殖户31358家,肉羊存栏量达到120万只以上,基本形成了国道247线肉羊高效养殖示范长廊,北部旱山塬区滩羊、小尾寒羊和沙毛山羊等规模生产区,初步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发展特征,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龙头带动强 产业培育更优
会宁县土门岘镇现有3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和2.7万亩全膜玉米。饲草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使肉羊养殖逐渐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土门岘镇投资100万元实施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5个村建设肉羊产业园,依托合作社吸纳农户入园。”土门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天宇介绍说。
陈礼是会宁县康顺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土门岘镇经营着一个肉羊产业园。
“肉羊产业园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赢。”陈礼表示,“我们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种羊配种,同时回收村民的饲草和羊羔,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农户收入,真正使肉羊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目前,土门岘镇肉羊饲养量达6.25万余只,出栏量接近5万只。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繁育、大场大户育肥”的肉羊产业发展路子,带动合作社、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推动羊产业走好“致富路”,同时通过引良种、建基地、育龙头、促加工,抓销售、创品牌,让肉羊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 2023-12-25【乡村行·看振兴】白银:发挥供销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 2023-12-24【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白银市各方联动向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赠救灾物资
- 2023-12-18【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景泰:多举措保障农民工权益
- 2023-12-15白银表彰百名宣传系统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