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一线的青春力量
救灾一线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王伟如 通讯员 熊军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全州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火速集结抗震救灾一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不畏艰难、连续作战,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在物资转运站,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初三学生徐学轩正积极参与物资装卸、搬运工作。因为灾情,学校被迫放假,她便与7名同学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队伍,想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家乡有难,义不容辞。作为团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徐学轩自豪地说。
36岁的马忠明是东乡县人,开了23年的牛肉面馆。12月19日凌晨,他召集员工,筹备食材和设备。他想,天寒地冻,灾区最缺的就是一碗热腾腾的面。19日7时,马忠明带着4辆车、15名员工,从兰州市赶到大河家镇,他们在广场上支起简易摊子开始做面,也是最早到达的社会救援力量。8时许,面已出锅,挨了一夜冻的受灾群众吃上热腾腾的牛肉面。直到晚上10时,爱心牛肉面摊前人头攒动,“只要有排队的,我们就不打烊。”马忠明说。
在灾区建成的首家共青团日间照护站,心理辅导老师、青少年事务社工等专业青年志愿者为灾区青少年开展震后心理干预、情绪疏导、趣味课堂、关怀陪伴和“生活、心理、学习”三位一体的暖心服务,何银玉是其中一员。在群里看到招募心理咨询老师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能为家乡救灾出力,我觉得很有意义,希望更多青年能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何银玉说。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挺立在最前沿。20日早上,家住临夏市的马逢青看到团州委招募志愿者公告后,第一时间报名。他从临夏市驾车到积石山县共青团物资转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他说:“地震发生在自己家乡,作为年轻人理应挺身而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在积石山县,和徐学轩、马逢青等一样,想为抗震救灾尽一份力的青年纷纷穿上红马甲,他们或冲锋在前、或温情守护、或多方奔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中国青年”。
地震发生后,在州委、州政府和团省委要求下,共青团临夏州委号召全州团员青年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按照组织化、本地化、精干化、专业化标准和就地就近就便原则,组织216名团干部深入积石山县乡镇开展救灾帮扶工作,动员青年社会组织18个,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9支,招募储备3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应急备勤,1100余名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社会协同、群众转移、搜寻搜救、灾情摸排、帐篷搭建、道路抢修、需求调研、分发物资、心理援助、爱心帮扶、灾后重建等应急志愿服务,人均服务时长累计超60小时。
“青春就是拿来奋斗的!让我们的青春在抗震救灾中闪光。”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想涌入这座县城,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踊跃报名,用行动诠释职责与使命。
微光成炬、众志成城。在抗震救灾一线,每一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每一件红马甲积聚着逆行者的力量。
- 2023-12-25危难中,党员身份格外亮眼——积石山县石塬镇沈家村震后见闻
- 2023-12-25来自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救灾一线的报告——凝聚起共渡难关的“中国力量”
- 2023-12-21【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情暖第二故乡
- 2023-12-21【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病房里的爱心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