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暖在心间传递——积石山县大河村灾后安置点现场见闻
原标题:【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
让温暖在心间传递
——积石山县大河村灾后安置点现场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12月19日,在遭受地震重创的积石山县,救援工作一刻不停。随着灾后安置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守望相助的温暖,传递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一
记者在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看到,一顶顶救灾帐篷整齐排列,帐篷内有烧热的火炉。村民们围坐在火炉旁,喝着热水,吃着领取的食物。
村民高占山说,他和哥哥两家12口人,当天早早地就住进了帐篷里,领到了被褥、食品等生活物资,一切让他们很安心。
医护人员、消防员、民间救援队员、志愿者在安置点往来穿梭,搭建帐篷、运送物资、转运伤员……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现场秩序井然。
大河家镇党委副书记安英发介绍,此次大河家镇各个受灾区共搭建了540余顶帐篷。其中大河村安置点受灾村民较多,截至下午5时,该安置点已经搭建了80余顶帐篷。
晚饭时间,只见安置点入口处一侧格外热闹,村民排起了长队,原来有企业将爱心食堂搬到了受灾群众安置点,为受灾村民免费提供热饭。
现场搭建的“临时厨房”忙碌而有序。摊位上分了两个档口,厨师各有分工,两口锅不停地冒着热气,锅里沸腾着。
村民赵燕带着儿子和女儿,各领取了一碗牛肉面。她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今天吃的第二顿热饭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能让孩子们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很满足。”赵燕说。
眼前的这个爱心食堂从何而来?
原来,得知积石山县发生地震灾害的消息后,广河县兴达集团火速召集员工,开始准备各种食材。19日早晨7时,志愿队员便出发来到大河村安置点。
“我们带来了20袋面粉加一头牛的食材,确保救灾不停,供应不停。”广河县兴达集团餐饮部负责人马红海介绍说,现场25位工作人员轮换工作,截至下午5时,已经为现场群众提供了约1800份牛肉面,满足了居民的午餐和晚餐需求。
“让每一位受灾群众和远道而来的救援英雄们,都能吃上‘爱心餐’,这是我们的初衷。”马红海说。
安置点现场,这样的“爱心食堂”不只一个。多个爱心企业远道而来,做烩面、做饺子,只为给受灾村民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二
在受灾安置点,由甘肃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手术车内,医护人员正在为一个9岁的小女孩进行创伤包扎。
据介绍,消防员在安置点巡查时发现了小女孩的伤情,便第一时间将她带到“流动医院”,医护人员先在X线车内为她进行全身拍片,确认不存在任何内伤后,对伤口进行了消毒、清创、缝合包扎等一系列的创伤护理工作。
在这里,由X线车、手术车、检验车及保障车等四辆车构成的“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承担了一个又一个救治任务。
“灾难面前,冲在一线救治生命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郝相勇医生介绍,今天,他们接治了60多名群众。
据了解,甘肃省人民医院在得知地震消息后,选派6位医护专家第一时间抵达了灾区,配合当地医院积极展开救治。随后,医疗车、救护物资以及第二批医护人员也在19日凌晨5时前火速到达震中,开展救治工作。
三
从19日早上5时开始,大河村六社的村民张小龙住进帐篷后,便在安置点当起了志愿者,搬运物资,搭建帐篷。
“都是老乡,能帮就帮。”张小龙说,尽管家中受灾严重,但现在一家5口人好好地住在一顶帐篷里,有热饭吃,有热水喝,很幸运。所以他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时,正在一旁领取物资的村民索香花说:“等我们一会儿安置好了,也去当志愿者!”
安英发告诉记者,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大河村10个社50位村民报名加入了本村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多为18-30岁的青壮年,除了做好物资发放工作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照顾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的村民们有热饭吃、有热水喝、有帐篷住、受伤能得到及时治疗,一切都在逐渐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