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2023-12-13 16: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赏析魏晋石窟、体验陶器制作、品鉴非遗文化……在华亭,漫游乡村,处处能感受到沾满浓郁文化气息、享受趣味十足文化乐趣的文化“软实力”,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颜值”,更要“内涵”。华亭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特别是魏晋石窟文化、陶瓷文化享有盛名。近年来,华亭市深入挖掘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把乡村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细耕文化阵地“土壤”,护好乡土文化“根基”,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内涵,倾力打造“有颜值、有灵魂、有乡愁、有品质”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华亭市安口镇高镇村陶瓷烧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是华亭市陶瓷文化元素最为鲜明、陶瓷工匠最为集中、陶瓷工艺最负盛名的古村落。但由于时代变迁,陶瓷作坊消失,罐罐墙、土平房日益损毁,传统窑址濒临绝迹,昔日轰轰烈烈的烧造之地,变成了一座座形似废墟的陈旧村落,呈现出一派破败萧条的荒废气象。

  如何延续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弘扬安口陶瓷文化,成为古村落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安口镇按照“一心两带六区”规划,以“陶瓷文化”为核心,以文化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以品牌创建促品质提升,以新业态项目为载体全力实施高镇古村落建设项目,对古村落进行提升发展。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高镇古村落建设项目主要涵盖基础设施、文物遗址保护、瓷窑恢复、传统民居修复、景前区建设、安口窑陶瓷展览馆建设、生态恢复治理、景区绿化美化亮化、步道沿线节点雕塑、观赏游乐园等内容。目前,已完成路网建设和窑神庙周边的给排水、强弱电、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馒头窑1座,圆窑1座,景观节点雕塑1处,古村落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焕发了新面貌。

  持续强化古村落保护。遵循修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整饬了传统村落院落、院墙、道路,保留了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宅、窑址、古树名木,修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宅,复原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修建高镇陶瓷文化广场,配套陶瓷文化墙一座,陶瓷展览馆一处,使传统的制陶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持续深化文化传承。依托现有的陶土、人才资源和悠久的陶瓷、砂器文化,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和旅游工艺品,真正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90后的安口砂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袁奕,从小就跟着父亲袁安生学习砂器制作,通过不断创新,他把古法手工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烧制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炖锅、砂锅、砂壶、茶叶罐、砂暖锅以及作为摆件的艺术砂器等生活用品,让古老砂器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袁奕个人每年销售各类砂器1800余件,销售额70余万元,既富裕了自己,也带火了家乡。

  除安口镇高镇村外,上关镇半川村、马峡镇车厂沟村、原麻庵乡也分别将北魏名窟石拱寺、车厂沟古战场、麻庵古铜矿等遗址纳入乡村旅游规划,作为各自对外宣传、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让古迹遗址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华亭,文化“软实力”俨然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乡村旅游体验潮逐步兴起,城里人住农家房、吃农家饭、赏农家景、摘农家果(菜)、干农家活日益成为时髦。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总人数达到112.11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06亿元。特色种植、休闲旅游、地方小吃等产业全面开花,特色旅游村周边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外出务工的农民也逐渐回乡创业,发展家门口经济,以前的“空心村”“空巢村”逐渐“活”了起来,有了人气,聚了财气。

  通讯员 张小兵 冯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