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甘肃:打造教育数字化的智慧范本

2023-12-13 09:5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甘肃:打造教育数字化的智慧范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11月30日,甘肃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现场推进会在酒泉市召开,我省首批获认定的2个示范区和79所标杆校名单新鲜出炉,标志着我省在探索教育数字化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近年来,省教育厅持续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建设。2021年,兰州市被教育部遴选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区域)。

  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第二批试点省份,目前,我省已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数字化让更多师生受益

  一根网线、一个电子白板、一个摄像头,一位随堂教师,一次“云端”互动,构成了一节高效优质的数学课。

  走进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2)班教室,数学教师马骋正在进行互动教学。记者看到,每个学生桌面上都摆着一台平板电脑,他们的随堂练习结果正通过网络上传到讲台的电子白板上,马骋即刻掌握了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

  教室门口的大屏幕同步显示,远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小学的学生正在与他们同上一堂课,视频彼端的学生同步教学、同步练习,教师也在随堂教研。

  “这样的远程教学,不仅学生受益,教师受益更大。”马骋说,两地的教师定期进行课堂转换,课后通过网络教研逐一解决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这与过去的实地交流相比效率更高,解决问题更具实效性、针对性。

  远在深圳的教师何锐,通过网络在线直播课堂为庆城县卅铺镇柳树湾小学学生上英语课。如今,远程英语教学课在庆阳市庆城县60多所“麻雀学校”已经成为常态,形成庆城县“互联网+”以县带村远程在线支教新模式。

  类似的两地课堂互动,在甘肃各地各校还有许多。这为解决偏远地区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难题,打开了新思路。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个平台,汇聚资源,以数字技术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省份。

  “要最大限度释放甘肃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省份的试点效应,构建信息化引领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形成西部欠发达省份‘互联网+’赋能乡村教育、数字化引领城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新范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说。

  经过实地调研、积极探索,甘肃逐渐形成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工程”为组织领导保障,政策体系完备、工作调度有力的良好工作局面,教育数字化正在成为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助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加速器。

  “智慧教育”成为新常态

  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怎么建?建成后发挥哪些作用?

  事实上,从2019年甘肃印发《关于开展“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始,就已明确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增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教育数据与社会数据系统的全面有效对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促进“课堂革命”的有效有序开展。

  基于这些要求,我省各地各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资源、智能研修、网络备授课、智慧实验室、智慧音乐美术室、校园电视台、创客创意室、智慧教室、智慧餐厅等建设方面,不断改善自身智慧教育支撑环境。

  经过几年的对标建设,我省区域、校际教育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样板工程”。

  在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新城AI运动吧打造常态数字化运动空间;教师们利用新城云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平台校本资源库已上传课件16万余件,校本研修次数已达近3.8万次,网络教研已达近4.8万次。

  玉门市第三小学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高速网络+终端设施”校园空间全覆盖的校园局域网。为跨区域网络教研、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人工智能教学等提供了信息化载体。

  在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已接入电信1000M光纤入网,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利用“央馆虚拟实验”等国家、省、市级智慧教育平台,有效辅助实验教学,实现了教研资源的汇聚共享。

  ……

  技术赋能,连接城乡;资源下行,加速共享。

  为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甘肃还持续实施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化项目,将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英语每周各一次向“两州一市”(甘南州、临夏州和庆阳市)19所普通高中同步传输,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帮扶。

  政策驱动教育数字化加速

  2020年初,省教育厅印发《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建设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023年,省教育厅围绕“三区一院”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签署部省战略合作协议。

  为此,我省建立了185人的全省教育数字化专家库,组建了甘肃教育大数据融通应用专家组和工作专班,印发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谋划推动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近年来,我省教育数字化教学软硬件全面提档升级——

  兰州市实施“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课程应用,汇集市域内名师资源对全市城乡学生开展远程实时课后辅导,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探索实践“双师课堂”,采用“线上名师传道授业+教研”及“线下助教答疑解惑+服务”的方式,两个教师同上一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陇南市第一中学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与成都七中等名校合作建立了“异地同堂”的“共育”教学模式,使两校共享成都七中原生态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教育数字化最终落脚在课堂和教学质量,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甘肃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正是探索通过教育数字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

  我省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并持续推进“互联网+支教”项目,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将建好基础、用好设备、联好网络、选好软件、管好安全作为着力点,由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8所师范院校对口支教东乡县、礼县、宕昌县等9个县,通过互联网和专递课堂,解决当地师资不足问题,帮助当地教师专业技能从“被动输血”转变为“主动造血”。

  截至目前,“互联网+支教”项目已覆盖我省9个市州18个县区的331所中小学。省内8所师范院校共选派249名指导教师和1282名优秀师范生,为对口支教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英语等12个科目,共计授课5.27万学时,上课学生总数达到45.3万人次。

  从陇东高原到河西戈壁,从甘南草原到黄河之滨……智慧教育“东风”已至,正在推动陇原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