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2023-12-01 16: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咱是一名老基层、老残联了,高平镇28个村的1564名残疾人,哪个残疾人家里啥情况,我不敢说一清二楚,最起码都知道个大概。干乡镇残联这个事,直接面对的是残疾人,岗位平凡但是责任不小,就是要底子清、情况明,多入户、多协调,残疾人有啥合理需求和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予以解决,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残疾人工作者。”

  这是今年10月下旬,高平镇残联理事长王新生带领县评残小组进村入户开展上门评残时,与县残联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说起的一段话。

  高平镇残联理事长王新生(左一)在残疾人家中开展走访调查高平镇是泾川县第一大乡镇,全镇有28个村、3.5万人,其中残疾人就有1564名。王新生从2009年开始担任镇残联理事长,至今已经14个年头了。多年来,他始终怀着对残疾人的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在镇残联理事长的工作岗位上,立足镇情实际,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解残疾人所需,把实事做实、把民心做暖,表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极强的业务素质和极好的协调能力,为全镇残疾人的生活改善和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初,王新生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得知,高平村塬边组时年44岁的盲人老张,因早年家庭困难妻子与他离异,之后一直和患病的母亲及女儿生活,2021年女儿考入了泾川一中,家中负担变得更加沉重。王新生在核实完老张家的具体情况后,及时协调镇民政办将其全家3人纳入了一类低保,为其女儿办理了每月1080元(含低保金465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并帮助户内申请了民政临时救助2019元,同时与县残联对接为其家庭实施了2022年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一举解决了老张家孩子就学、老人就医和全家经济来源困难的实际问题。在王新生同志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一直以来,王新生紧盯残联组织建设,及时完成了村残协和镇残联换届任务,建起了标准化镇残联和28个村残协办公室,选强配齐了镇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围绕作用发挥,每年至少组织专职委员和村文书开展业务培训2次,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起了基础扎实、服务高效的镇村组残疾人服务网络。

  紧盯残疾人实际需求,针对全镇村多面积大、残疾人分布广的实际问题,以村文书、专职委员和小组长为主要力量,建起了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和需求动态摸排报送机制,确保了镇残联能及时准确掌握全镇28个村1564名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方面的动态需求,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紧盯残疾人帮扶实效,通过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全镇先后将523名残疾人纳入低保,48人纳入特困供养,先后为1275名残疾人发放“两补”资金986.5万元,为156名残疾人免费配发了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为224名疑似残疾人提供了上门评残服务,为1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落实了乡村公益性岗位;对40名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开展了“阳光家园”照护服务,进一步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王新生切实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赢得了全镇残疾人及其家属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高平镇残联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全县前列,他本人也先后多次受到市县残联和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谈起再有5年他就要退休的事,王新生笑着说:“咱乡镇工作干了一辈子,也没有啥大的理想,就是只要还在理事长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将一如既往的把全镇残联工作干实干好一天,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残疾人的期望!”

  通讯员 王娟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