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陇人相

【陇人相·164期】才让三木知:立志做一个家乡文化的传播者

2023-12-01 17: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他叫才让三木知,藏族,今年25岁,1998年6月1日出生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甘南州玛曲县的草原上。

  2022年玛曲县第一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才让获得了创业大赛冠军和甘南州七县一市亚军。

  他还是兼任玛曲县团委副书记。

  奔流不息的黄河蜿蜒433公里,将甘肃玛曲的广袤草原深情怀抱,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天下黄河第一弯”。

  草原牧民择草而牧、择水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决定了频繁迁徙和居无定所。

  “母亲嫁给父亲之后,草场却分隔在不同的地方,这样,放牛羊是很不方便的。”于是,2000年,父亲加洋和母亲决定变卖家里的一部分牛羊,带着2岁的才让搬迁到县城里生活,如今,在才让的记忆里,那片草原、那顶用牦牛身上的粗毛编织而成的黑帐篷已然成为刻印在心里无法磨灭的符号。

  搬迁至县城后,父亲加洋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由牧民变身为商人,向大山一样扛起了家里的生活琐碎,母亲则无微不至的照料着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年复一年,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下,才让和弟弟乃旦加措如今不仅有了各自努力奋斗的方向,还用内心的信念坚守着各自心中的“草原”。

  喜欢踢足球和参加户外运动的才让,2020年毕业于江西南昌工学院,大学期间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他,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玛曲县。

  “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热爱旅游的才让高中毕业后,带着这样的信念,听取了父母及家里长辈的共同建议,踏上了远赴南昌的求学之路。

  去南昌,是才让第一次离开家,离开草原,离开玛曲县。

  在外求学的日子,想家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才让缓解思念的方式,是听书,听和家乡有关的书,一边获取知识,一边缓解乡愁。

  每年暑假,才让会回到玛曲,回到家里,在父亲经营的牧家乐帮忙,给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的同时,也给自来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讲家乡的故事。

  “牧家乐的位置是在我们的黄河桥边,夏天的玛曲非常美丽,游客很多的……”

  玛曲的冬天很冷,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一下雪就下好几天,雪不容易融化,路面结冰,游客也很少…… 

  游客少的情况下,牧家乐是不营业的,所以每年寒假的时候,才让是不回家的,他会去上海等城市勤工俭学。

  “我在大城市餐饮连锁店打工的时候,做过门童,做过服务员,那时候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打工时学习到的经验,如今,在协助父亲经营藏餐馆时也都用到了。”细数过往,才让的言语里满是感恩。

  “毕业之后,我本可以去英国留学的,可是那个时候,赶上父亲正在筹备加洋游牧文化博物馆,于是,我回来了”那一刻,“回家帮帮父母”的信念在心里生根发芽,去英国求学,或许是另一番光景,另一番成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才让心里没有一丝遗憾,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今后他的生活轨迹和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我的父亲是一位牧民,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从牧区搬家到县城之后,为了养家糊口给我们好一点的生活环境,爸爸干上了修理和售卖摩托车的行当,如今,爸爸创立了博物馆,也成了一位收藏家”,在才让的脑海里,父亲像伫立在大海上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

  “我的家乡玛曲县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很好的!”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才让,不仅协助父亲经营着藏餐馆,还接管运营了父亲创立的博物馆,“这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需要从头学习,但,我对此是很感兴趣的。”

  走进加洋游牧文化博物馆,馆内摆放着由黄河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格萨尔王文化和宗教文化5个单元组成的藏品,博物馆不盈利,免费开放,只为让民众更深层次的了解玛曲传统优秀游牧文化和黄河文化,目前馆内藏品数量有3000多件,藏品还在陆续增加。

  “博物馆收藏之路是2005年开始的,已经18年了。”才让说,爸爸从牧民手里买回来那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足迹遍布玛曲的牧区和县城,起初只是跟着爸爸出门,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在一次次收购老物件的过程中,才让发现,传统的老物件正在被现代化替代,很多东西都被扔掉了,爸爸会带着才让捡回那些被扔掉的物件……慢慢的他意识到,家乡的文化,是需要被保护起来的。

  私人博物馆的投入是很大的。“我记得,有段时间,家里面吃饭有时候都成问题,起初妈妈很不支持,家庭的氛围也受到了影响”,在才让眼里,爸爸很有家乡情怀,他的心里装着一个大大的世界,“每次去收购老物件的时候,爸爸总会因为拿了牧民的东西给不出好价格而为难,所以也会竭尽全力给出最好的价格。”

  随着藏品的增加,成立私人博物馆的念头就此萌生,爸爸加洋给政府打了报告,政府很赞同,认为博物馆的筹建,将来会成为玛曲的一个亮点,“在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县里的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给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场地”,场地的问题解决了,爸爸便带着才让去全国各地考察博物馆,学习策展和运营,在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才让注意到,讲解是最注重的点,“考察回来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筹建博物馆了,真的很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对于学习这件事,才让是很勤奋的。参观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学习专业讲解员的讲解方式,边听边录音,回家后反复听反复琢磨,上各种博物馆学的网课,阅读有关人类学、博物馆运营及策展方面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很多很好的书,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还是会焦虑,但是一想到明天有学生、游客来参观,就会重新充满力量,有动力去学习,去书中寻找答案。”

  “那年,伦敦大学人类学教授来甘南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田野调差,我有幸认识他们,并跟随他们的脚步学习田野调查,跟着他们向牧民群众讨教,听他们讨论专业的问题……”从那之后,这位大洋彼岸的教授总是出现在才让遇到问题需要求教的视频聊天界面里……

  位于拉萨的牦牛宫殿博物馆,是才让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珍藏着关于牦牛养育藏民族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博物馆创始人终身荣誉馆长吴雨初,也成我的老师,我在他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除此之外,才让的另一种学习模式,便是在闲暇的时候重新返回草场做个牧民,跟老牧民学习放牛放羊、骑马、照顾藏獒,去牧场挤牛奶,在牧民家里休息……

  “牧民对于家族的观念是很重的,他们教会我善待亲戚朋友,给我讲过去真实的游牧生活,还教我怎么跟大自然打交道……”

  爸爸创建博物馆,妈妈由起初的反对态度逐渐改观,这个转变的过程也得益于楠洁才洛藏餐馆。

  “藏餐馆是爸爸和一位很有天赋的厨师供波索朗合开的,他来自四川,也是藏族,我的妈妈之前专门去学习过烹饪,后来就在藏餐馆里,跟着供波索朗学习,现在妈妈也成了一位优秀的臧餐厨师,我们的招牌菜:宗巴雍姆(意为欢聚时刻),就是妈妈和供波索朗研究出来的,这道菜还得过奖呢。”

  关于藏餐馆的名字的由来,才让说,在安多藏区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南杰才洛,经历过贫富的他,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出一些人生经验,歌手和弹唱家也会通过弹唱来关于传播南杰才洛悟出的珍惜人生、敬老爱幼、敬畏大自然的道理。“因为这个人物的故事和背后的含义,藏餐馆取名的时候,我们用了楠洁才洛”。

  谈及臧餐店未来的发展,才让说,玛曲的牛羊都是纯天然放牧,牛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营养,这也是牧民不断换草场的原因,所以牛羊的运动量很大,肉质也更好。另外,臧餐是药食同用,未来,希望通过高质量的食材,做出更多让客人喜欢的菜品,获得很棒的臧餐体验。

  今天,12月1日,才让去云南大学参加一个为其4天的博物馆论坛,此刻的他正在为热爱的事业学习、奋斗,未来的日子里,才让最大的梦想,就是家乡玛曲的文旅产业能得到有力的发展,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的家乡文化传播者,给到访者讲述玛曲的美,将玛曲的美展现给游客,让更多了解玛曲的文化,爱上玛曲蓝透了的天、辽阔的草原,尽力保护家乡文化,让下一代,下下一代玛曲儿女看到更多祖辈流传下来的物件,也让家乡群众透出骨子里的笑容打动更多慕名而来旅游的人们,“当然,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让让更多的玛曲人吃上旅游饭,那就最好不过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玛曲平均海拔3400,很多游客来了之后会有高原反应,并且,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尤其是冬天,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才让笑着说“论坛结束以后,我想去成都考察一下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我的家乡玛曲,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优质的文创产品,我想为之努力”。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